【Man哥语】
关于汽车安全误会的讨论,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如今9102年了,4S店里还是有人用敲敲钢板、关关车门的方式判断钢板是否厚重,进而推断车子安不安全。Man哥想说,买车不是挑西瓜,钢板的薄厚代表不了什么。(微信公号:CNWAUTO)
今天,我们来看看人们对于汽车安全的几大错误认知,以及如今一辆安全可靠的车,都具备哪些特质。
误会一:铁皮薄意味着不安全?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Man哥一年前就写过相关文章。(链接:《关于汽车的5个骗局|钢板再薄 也不如你的浅薄》)
关于铁皮薄厚的误会是一波老顽固抨击日系车的杀手锏。无论你说什么,他都能回一句:“铁皮薄,纸壳子。”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车身铁皮不等于车身外壳。
我们往往认为,是车身外面的喷了车漆的铁皮保障驾乘者的安全。其实,在车皮内部还有一层结构,是我们汽车的“骨架”,我们俗称叫“车架”,是用高强度的材料制成,可以保障我们车子在发生剧烈撞击的时候,不发生变形,挤压到车内人员。而外面包裹的这层铁皮,无论厚薄,在猛烈撞击时对人体的保护能力非常的小。
之所以不少人认为铁皮厚的车子安全性好,其实与视觉感知有关。我们看到的一些并不是太严重的事故,如刮蹭、自行车碰撞等,车皮薄的车子可能很容易撞出比较大的坑,但比较厚的车皮留下的痕迹则相对较小。但在强烈撞击时,车内人员的安全与否与这层铁皮的关系就不是那么大了。在IIHS测试中,很多日系车的成绩也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
说到这里,Man哥想起一条粉丝留言,觉得有点意思:车架结构就是大爷遛鸟用的那个鸟笼子,车的铁皮就是鸟笼子外面那层蓝色的布,鸟安不安全当然得看笼子结不结实啦!
此外,厂家想方设法减轻车身铁皮重量,或者使用更轻的车身材料(例如铝、碳纤维等等),是为了减轻车重减少车辆油耗,省油又经济。
误会二:车越重越安全
买车不是买坦克,仅仅靠重量判断是不是安全并不科学。
理论上讲,当两辆车相撞时,确实质量较大的车在碰撞过程中会受到更小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体重越大的车子,惯性也越大,这样在外力的影响下产生的速度变化也越小。
但大家往往忽视的是,在行驶过程中,制动力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外力”来驱使汽车减速停车。在保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车重增加反而会使操控极限和制动性能下降。车辆轻时,起步加速性能更好,刹车时的制动距离更短。轻量化的优势除了操控性好之外,另一个优势就是降低汽车油耗。
发生事故的条件有很多,不同条件下SUV和轿车的安全性应该分开讨论。
SUV的优势在于底盘高,在碰撞的时候一般都会撞到下部的防撞梁上。此外,由于SUV的驾驶位高、视野更远,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反应时间,也是其一大优势。
不过,如果认为SUV在所有条件下都比轿车安全也有失偏颇。例如,高底盘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极端情况下车辆侧翻的风险。
既然考量一辆车的安全与否不能完全通过钢板的薄厚、车身的质量,那应该依据什么判断呢?
Man哥认为,要把握两点:一方面是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则是事故发生后,车辆能够给驾乘人员足够的保护。也就是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大方面来考核。
简言之,在预算范围内尽可能购买主被动安全配置高的车型,因为这些配置一旦排上用场,就可以挽救你和家人的生命,绝对是超值的选择。
主动安全配置就是预防车辆发生事故的安全配置,他的主要作用是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丰田的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以下简称TSS)、斯巴鲁的EyeSight均属于这一层面的成果。换句话说,主动安全的作用在于“防患于未然”。
以丰田TSS为例,主要包括PCS预碰撞安全系统、LDA车道偏离警示系统、AHB自动调节远光灯系统和DRCC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系统。啥意思呢,做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系统能够保证车辆“不追尾、不‘出轨’、不当‘远光狗’、自动跟车走”。
PCS预碰撞安全系统:检测到与前方车辆或障碍物可能发生碰撞时,发出警示;当探测到即将与前方车辆或障碍物发生碰撞时,系统将自行启动制动系统,以减轻碰撞,将伤害降低。
LDA车道偏离警示系统:如车辆行驶过程中未打开转向信号灯,且有可能在一定速度范围内偏离车道时,系统会通过警示音和仪表盘显示的信息提醒驾驶者,同时通过控制电子助力转向,为驾驶者提供转向辅助,避免偏离车道。
AHB自动调节远光灯系统:通过检测周围灯光,包括街灯灯光、对面行进车辆车头灯、前方同向行驶车辆尾灯灯光,并结合车速,自动判定并切换远光灯或近光灯。
DRCC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系统:按照设定车速及车距跟车前进,根据前车速度变化自动加/减速,让车辆始终保持安全车距。
被动安全层面,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车身结构、安全气囊配置等。
什么是安全的车身结构呢?
安全的车身结构,就是利用车身的前后部的变形有效地吸收撞击能量,降低事故时人体的减速度;同时乘员舱坚固可靠,确保乘员的有效生存空间。从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考虑,对汽车外部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应是使碰撞的不良后果减轻到最低程度。
车身应与安全带、安全气囊、能量吸收式转向系等围绕乘员的一些装置进行匹配,完成以下三个功能:
1,车身前部构件尽量吸收撞击能量,缓解乘员受到的冲击;
2,增大乘员室刚度,确保乘员的有效生存空间,同时还必须保证碰撞后乘员易于逃脱和容易进行救护;
3,碰撞发生后,结构允许破坏,但要严格控制破坏后的变形,防止车轮、发动机、变速箱等刚性部件侵入驾驶室。
不管消费者对于车型的需求怎么变化,安全都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二胎家庭置换7座车型,出于对车内老小的照顾需求,安全因素更是放在首要位置。也因此,主被动安全均表现出众的全新汉兰达值得推荐。其豪华版及以上车型全面搭载了PCS、LDA、AHB和DRCC,此外丰田先进的GOA车身、标配7安全气囊以及第二排带预紧力安全带,更是可以保护车内所有人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与国产版汉兰达采用同等安全配置的北美版汉兰达连续多年在美国IIHS测试中成绩斐然。与此同时,在国内认为与IIHS同等标准的C-IASI碰撞测试中,丰田系车型的测评结果也一直名列前茅。
对于追求空间、驾驶性能高,同时又高度在意车辆安全性能的消费者来说,汉兰达无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方面的表现都是值得推荐的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