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车全说论坛

百车全说论坛 > 我关于理想的几个叹号和问号

我关于理想的几个叹号和问号

作者:速度周刊

我相信随着ONE交付到普通用户手里,围绕着理想的问号和叹号也会越来越多,这是连特斯拉都绕不过的历程,那就让我今天来开个头吧

我老家常州,所以当我邮箱里看到“探访理想常州基地”的字眼时,最初的想法是终于有了个因公探亲的理由。参观工厂嘛,可能又是一个新势力造车的噱头,给几个镜头应付一下就行了。

但这次,我承认是我小看了“理想”,又或者说是我小看了“李想”。

当我在常州南郊的开发区花了3个小时,步行将近3公里,把“理想”厂区的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车间走了个遍,又在2公里的试车跑道上感受了3圈,最后还见证了李想揭开了自己的“理想”时……一堆叹号和问号已经把我急着回家的心思给砸没了。之前不假思索的就把理想ONE给划归到新势力造车的圈子里,认为不过又是一次融资的游戏,但看着面前李想的“理想”,又总觉得不该是那么回事儿。

看完实车,爱下结论的我竟无从判断,只能用以下的叹号和问号,来记录我对“理想常州基地”和理想ONE的印象:

这竟然是个完整的汽车工厂!

请不要嘲笑我的第一个感叹号,只要你走完这一遍,也会有一样的感觉。不是因为理想的工厂有啥不一样,正是因为它和我曾经参观过的无数传统汽车工厂太一样了。这哪是新势力、互联网造车啊!四大车间一应俱全,机器人、举升机、龙门架……要说这里马上能下线大众、通用的燃油车,我也觉毫无问题。

在我的印象里,中国新势力造车要么是代工、要么是集成啊,搞了这么一套复杂完整的制造体系,李想看来是真有一颗造车的心,而且还特别执着。工厂投资多少,李想并没有透露,一句我们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公开,就灭了不少财经媒体探究的心。我自己以一期10万产能和工厂现有的规模来估算,30亿以上的投入是必须要的,这个数字也符合之前“车和家”阶段B轮融资的金额。

如今这些可能来自互联网的热钱,已经变成了重到不能再重的厂房和设备资产,相比于代工模式的蔚来,李想面前的路似乎也就只有把“理想”造好卖好了。

关于理想的动机,他昨天的回复很直接:IPO?我已经有过一次了,这次还没想。

自动化当然好,但工人呢?

昨天的工厂参观,理想很大方,不仅开放了总装、焊装、冲压车间,甚至还把一般车企不轻易对外的涂装车间也解禁了。一圈走下来,各路工段长兢兢业业的介绍里,听到最多的是“自动化”三个字,提及最多的是宝马沃尔沃两个品牌,据说理想的很多工艺和他们同款,最长知识的是各种配套商的名字,一路下来,就摸熟了全球汽车供应链的顶端。

但是,这些本来应该很有存在感的标签却无法解释我的疑问,可能是之前参观过丰田工厂洗脑太深,我始终不认为一个自动化率哪怕百分之一百的工厂,就能造出完美的汽车,丰田工厂里那个有人字旁的“自働化”才是精髓。但可惜不知道是理想工厂因尚未开工,工人没到位,还是为了迎接参观,让师傅们放了假,总之,昨天这一路走来,的确没见到几个工人,再加上讲解员不断强调的自动化率,你会产生这是一个未来无人工厂的错觉。

而事实上,我听说理想迄今为止,已经在流水线上生产制造了超过200台的试作车,那也就意味着工人们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就位了,其实,与其让我们看那些冷冰冰,身价上百万的机器人,我宁可和一线的工人师傅聊两句,他们的态度才代表了理想的实力和将来。更何况,身为常州人,我也得关心一下理想工厂给家乡带来的就业嘛。

除此以外,那些用宝马、沃尔沃,巴斯夫、德尔福来给自己贴标签的表态也多少显得有些不自信,既然有了这么像样的工厂,准备下定的用户为的也不是这些牌子,而是只为了那辆叫“理想ONE”的车啊。

燃油发电机的转化效率竟然这么高!

这个感叹来自于一组算术题。昨天发布的理想ONE是款增程型电动车,800公里续航,45升邮箱搭配40千瓦时的电池,数据惊人。

但既然是增程式,难免就要遇到车内能量转化的问题,汽油的热能到动能,动能到电能,电能再到动能,没毛病吧。鉴于之前也开过同是增程式的BMW i3和雪佛兰沃兰达差强人意转化效率,就无聊对理想ONE的官方公布数据做了一轮计算,来对标一下普通燃油车的油耗看看,下面就是应用题:

按照理想的官方说法,这套来自东安动力1.2T的小型汽油发电机的发电效率为每升3度电,而理想ONE的电耗为百公里20度电左右,假设把电池拿掉,所有的汽油发的电都来驱动马达,大概可以换算出理想ONE的所谓“油耗”竟然只有6.7L,这可是一辆中大型SUV啊!这么计算可能不太科学,那就换种方式,去掉自带40千瓦时电池组带来的180公里续航,45升邮箱能给理想ONE增程超过600公里,这个燃油转化效率已经高到惊人,目测至少在95%以上,怪不得昨天东安动力股票涨了6.17%。

既然增程这么牛叉

为啥宝马和通用都放弃了?

这个问号很自然会紧接着上个叹号产生,增程式电动车大家都玩过,既然已经又能用电,还能又长续航,宝马和通用中途放弃就显得有些诡异,至少我不认为他们的研发能力会比理想弱。这个问题理想现场一位工作人员给出了他的回答:虽然增程混动不是什么最新科技,甚至已经是一项“老技术”,在重机领域都很普遍,但理想的增程研发就强在了能量的分配管理上,系统这么高的转化效率就是证明,这还真不是谁能轻易抄袭走的。

至于其他品牌为啥不继续增程,可能是和他们最初的定位有关。既然从一开始是把增程定位成纯电的过渡,那么就不会在上面有太大的投入,一旦电池密度稍微上去一点,就立刻转向了。但理想从来没把“增程”当作过渡,而是定位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就自然会有投入,也就会有产出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揣摩的答案更简单,宝马、通用研发电动车的第一出发点是环保,是消灭排放,那自然能不烧油就尽量不烧油。但到了咱们国内北上广,是牌照第一,续航第二,能把两者结合起来那就是最佳选项,至于是不是有排放,基本上没人在乎,再说增程电动车都进了国家产业政策,那就更有存在价值了。更何况,理想ONE单靠充电的180公里的续航,应付城市通勤也绰绰有余了,不仅没排放还没有续航焦虑呢。

同样油耗,

为什么我不买日系油电混合动力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我特敬佩的一位汽车专家前辈。他是从一笔经济账算起的,撇开可以忽略不记的充电费用,以加45升油开800公里算,差不多油耗在5.6L左右,但现在同样油耗的丰田或本田混合动力车,一箱油还能开900公里,技术还特别成熟,用户为什么不选他们呢?

这个问题我倒是有个很简单的答案,理想ONE能在北京上海上新能源牌照啊!日系混动虽然强,但就是缺了那个插头。但这个问题也刚好看出理想ONE的产品定位还是很牛逼,它不仅会和蔚来ES8这类高端电动车竞争,甚至还能抢夺混动车甚至燃油车的市场,一靠牌照、二靠续航,至于车身上下豪华的配置和四块屏幕,自动辅助驾驶等对目标用户反倒不那么重要,当然,32.8万元的补贴后车价给料还是很足的。

所以只要常州工厂产能跟上,李想会对明年底前10万台的交付信心并不是盲目乐观。

从昨天开始,理想ONE就已经开启网上预定,今年下半年就能开始交付,李想说会让他的员工中高层以上每人必须买一辆,这个我相信,但我也更相信随着ONE交付到普通用户手里,围绕着理想的问号和叹号也会越来越多,这是连特斯拉都绕不过的历程,那就让我今天来开个头吧!

没有定论,我只想说“理想”,比国内别的电动车有意思。

●没等来iPhone SE2,我却试到了UX这款小型旗舰

Karma携手宾尼法利纳 三款新车将亮相上海车展
资深车迷请注意:这是国产皮卡第一次登陆F1赛场
百车全说首页

推荐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