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领悟日本车
前言:我喜欢日本车,也喜欢JDM,喜欢的是内种文化,一丝不苟的态度,但这不影响我爱国。
第一段对我来讲写的是比较轻松的,都是我的个人经历写起来也算得心应手,在第二段中我会给大家聊聊JDM,聊聊内个日本车叱咤风云的年代,聊我所了解的日本文化,喜欢了日本车很多年,我也曾去过日本,在这里我会凭着自己的亲身经历,感觉理智的给大家聊,断断续续的又不知道要写多长时间了,希望大家能读到最后,感谢!
正文:我想以一个学生的角度评价一下日系车,日系车就像班级里没有天赋的学生,没有德系车底子那么好,也没有美系车背景那么硬,而日系车心里早已有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日本其实是一个不太有福气的国家,国土面积小,地下资源匮乏,岛上有火山,又处在地震带,可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了,我曾在2016年去过日本,城市的整洁程度和秩序都令我震惊。
一尘不染的日本街道
日本小而精致,日本人又崇尚简洁,JDM也是这样,简洁而不简单,日本生活井井有条,变态的自律,时间长了难免感到压抑,而日本的大环线飙车文化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
80年代日本的交通事故频发,政府开始限制性能车的马力,后来大家不约而同的把马力限制在280匹,这就是著名的“君子协定”就是在这个时期硬逼出了许多改装潜力无限的性能车。我们熟悉的NSX,GTR,EVO等等都是这个年代的产物,这几台JDM哪台满足于280匹?
本田NSX
NISSAN GTR 32
历史的发展总是环环相扣,正是因为有这些大马力性能车的存在,才催生出来日本的湾岸线飙车文化,而组织MID NIGHT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大量的爱好者群龙无首,吉田荣一成立了这个组织,加入这个组织的门槛很高,一年的观察期,严格的保密制度,绝对不给行人及其他车辆行人找麻烦的规矩使他脱颖而出。而在99年的夜晚mid night与bosozoku发生冲突,最终造成了一死八伤,给无关车辆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midnight从此成为历史,成为了大家不愿再提起的会议,如今的日本飙车文化依然存在,只不过那个疯狂的时代已经过去。
86年到94年日本进入泡沫经济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车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就是在这个时代诞生了许多经典的日系车,我所爱的GTR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
2012年初见GTR
我相信许多日系车迷一定看过《头文字D》,五,六岁那年还在上幼儿园,旁边一哥们给我推荐了这部电影,内时候并不懂这是什么,只听见他每天把漂移挂在嘴边,感觉还挺厉害的,内时候班里最流行的玩具就是雷速登的头文字D系列遥控车,软磨硬泡的求着我妈给我买了一台86,当时可给我乐坏了,内种满足感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
童年时最仰慕的玩具
头文字D剧照
头文字D剧照
头文字D剧照
时过境迁,我早已忘了内位同学的名字,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头文字D》已经记不清到底看过多少遍了,每看一遍都有新的理解,后来我渐渐明白即便拓海的86再快也追不上夏树的奔驰,明白了阿木的父亲是为了他好,没有给他买GTR而是给他买了奔驰加劳力士,人重要的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还是聊回车,我对GTR的认识是从R32开始的,就是剧中中里毅的内台,小学时玩汽车模型,当时一台R35只要700块,34 35也只是800块左右,当年犹豫了一下没收,如今价格翻了两倍不止了,可见它的价值。“东瀛战神”“哥斯拉” RB26DETT被车迷封神的发动机。R34 R33 几乎绝迹,即便有也不可以上道了。
GTR对一个日吹的意义到底在哪?他是一台车,但我更觉得他像是一个符号,一种信仰,是日本汽车文化的代表,在R35之前他的定位是性能车,但在R35这一代他的定位是超跑。如果把GTR和牛马放在一起,他可能没有那么耀眼,没有那么高的回头率,但GTR在我眼里是一种信仰,“只要提起他就会热血沸腾,看见他才知道什么叫目不转睛。”
“把GTR吹得这么厉害难道你不喜欢牛 马吗? 我当然喜欢,意式的设计实在太讲究了,大师级别,599,F430,今天看起来还是像艺术品一样,而今天的488,Aventador,要多精神有多精神,但我对他们也仅仅是喜欢,仅此而已,一台488价值快顶两台GTR了,但信仰有时真的与金钱无关,您说对吗?
在摩纳哥偶遇的雷文顿 车牌572B车主的身份应该可查 实属罕见
我还没有驾照,没法亲身体验JDM,所以只能聊我对他的认识。
“JDM"到底是什么?Japanese domestic market日本本土制造,这难道就是他的定义吗?我觉得很多东西不能被定义,他到底是什么也许日本人也说不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JDM,而我认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改装文化,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车迷的专属信仰。以前我还没有JDM的概念,只是喜欢日本车,假期的时候在电脑上玩极品飞车,我总是在车库里堆满日本车,游戏里的 GTR EVO Impreza RX-7 AE86等等我都尝试过,极品飞车13可以对自己的车辆进行改装,我喜欢在车上只用一种颜色,不需要夸张的大尾翼,包围,各种拉花去修饰他,而轮毂就用BBS或者RAYS,再降低一些车身,就是这种素素的感觉,百看不厌,这应该就是我心中的JDM,设计我不懂,就用审美的眼光看看内些经典的JDM,他们的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外观设计,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线条。就拿老皇冠举个例子,大家应该都熟悉,方形的大灯,笔直的腰线,方方正正的外形,摆在我面前我就是觉得他很厚重,就算是多少年后拿出来看也依旧是这种感觉,这就是设计是厉害的地方,把车做出了灵魂。就是这种简简单单的设计,看似什么都没有,但却什么都表达了,返璞归真,少即是多。而今天的车型设计仿佛与那个年代背道而驰,复杂有科技感的设计确实好看,但却没有那么耐看了。
“再也没有一款车能让我热泪盈眶了,也在没有一款车能让我产生共鸣了,他们真的老了。”
皇冠S151
方形大灯设计
简洁的侧面设计
美好的东西永远都是对的,就像这台老皇冠经久不衰。
JDM毕竟是稀有动物,不是想拥有就能拥有的·,在日常生活中日系车也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我家已经连换了三台日系车了,我觉得日系车很好的诠释了“家用车”这三个字。“家”我最先想到的是温馨,家给人带来安全感,我家的天籁J32就是这样,米色的内饰,日系的大沙发,一种温馨感扑面而来,符合我对家的认识。“用”实用耐用,日系车的可靠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2014年自驾西藏,大量的LC80 LC100还在服役。故障率低,容易维修,不挑油成为了在藏区行驶的必要条件,有时候我真的佩服日系车的可靠性。
我的一个朋友在加拿大,在国内拿了驾照还没开几次车,在当地收了一台二手大众,近十年的车跑了12万公里,加拿大的修车成本是很高的,除了配件以外还要承担高昂的人工费,刚拿到手没多长时间就发现排气管出了问题,在以后的一万公里中火花塞又出了问题,前前后后折腾了一万块,后来在视频中和我说,至少在加拿大的这段时间里不会再考虑德系车的,这车哪都好就是小毛病多了一点,作为一个留学生,人生地不熟的也不可能总去修车。“车”四个轮子,两排沙发”每个车系都有自己的性格我喜欢日系车不代表我就要贬低德国车,如果在以后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同样也会考虑德系车,年轻的时候多折腾折腾老了不会后悔,但如果老的内一天我一定会选择日系车,至少以后去医院不会把我扔在路上。日耳曼工业真的是出了太多太多的经典车了,不一一列举大家都懂,德系车内种硬朗的外形真的是太直了,喜欢!
聊到这里我想这篇选题就该结束了,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首先我是个忠实的车迷,也是个忠实的日吹,在这里并不是想给大家科普些什么,毕竟我只是一名高二的学生,而在车的这条路上我也还只是个小学生,我只不过是想与大家分享这一路上的心德体会,分享日系车带给我的力量,并试着与大家引起一些共鸣,仅此而已,我没开过车,所以聊的很浅,但我还在成长,人总是会进步的。我也在不断地尝试着分享一些更优质的内容给大家, 我会经常与大家分享一些汽车图片,还有一些图文内容,有可能的话还会通过视频的方式与大家聊聊车,最重要的是能与大家分享,如果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会很开心。
部分手稿合集
五千二百字,向我心中的JDM致敬! 感谢阅读!
end
吴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