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了一百万台,总销量已经占据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车市在连续增长了28年之后首次下滑了。由此可见,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政策的推动与扶持下可谓是一片大好。但在这看似繁华的背后我不禁要问:新能源车真的安全吗?
去年1月份在重庆的一个车库里,一台静置的特斯拉莫名其妙的自燃了。5月份在湖北,一辆众泰在行驶中发生了自燃。6月份在北京,一台吉利帝豪新能源因为车主私拉电线在充电时自燃。此后同样在北京,一台北汽新能源又因为电路故障在充电时发生自燃。8月份,一辆威马EX5在自家的成都研究院里发生了自燃,虽然事后官方解释称该车为一台报废试装车。之后在广州,一台力帆650EV又因为被雨水浸泡导致电芯短路引发火灾。
然而,电动车的自燃事件还远不止这些。光是这两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就发生了将近60起。其中即有轿车和SUV这样的乘用车,也有物流货车和公交车这样的商用车。起火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门,有碰撞起火的、有泡水起火的、有行驶途中起火的,当然还有充电时起火的。
汽车自燃并不算什么新鲜事,我国每年同样会有一百多台传统燃油车发生自燃。就连被不少人奉为“电动车圣经”的特斯拉在国内外的自燃事故也是屡见不鲜,但是为什么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让我如此担心呢?
去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召回比例高达13.5%,在如此高的事故率与召回率的背后,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因为行业的野蛮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近几年我国的重点发展对象,得到了不少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各路人马纷纷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之中,这就导致了各家的研发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而我国为了尽快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水平,每年都会通过调整补贴来引导车企研发续驶里程更长、能量密度更高的新能源汽车。这就使得部分车企为了更多的补贴而缩减了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验证时间。
然后是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测试,去年推出的2018版C-NCAP刚刚加入了对于纯电动汽车的碰撞测试。毕竟新能源汽车由于动力来源的不同,在结构和碰撞要求上与传统汽车也不尽相同。而在车检方面目前还没有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尤其是电池方面,希望以后也能被纳入管理。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除了要帮助它发展之外,也需要用政策来约束它。我希望新能源汽车的自燃事故能被引起重视并加强管理,让今后这样的事情尽可能少的发生。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需注明来自一号汽车。如发现非法转载,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