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315晚会播出结束,今年315晚会虽然没有报道汽车相关内容,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乱象依然值得关注。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地发展,但与此同时又因为种种因素,尚能做到健康成长,以致弊端频现,症结不断。
回首这几年,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立足或扬威的车企并不多。而小编发现,知豆的发展历程几乎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2019年1月21日,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浦口经济开发区和金沙江资本签订协议,投资120亿元在浦口经济开发区建设年产20万辆知豆新能源整车项目。
不久,一组数据公布显示,知豆2018年总销量为15336辆,仅完成此前定下8万辆目标的19.2%,同比下滑63.9%!
画面回放——2017年,知豆全年总销量为4.23万辆,夺得电动汽车市场亚军。2017年和2018年两年销量几乎有着2倍的差距,这也就意味着,在2018年知豆遇到了不少的麻烦事。
●磕绊的知豆
2月25日,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新增1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法院为新乡市牧野区人民法院,执行标的为2620000元。据统计,2019年以来,知豆汽车已累计11次成为被执行人,股权被冻结2次,冻结股权数额达6.6亿。
这并不是知豆在2019年才开始遭受不顺,对于“纠纷”这事,知豆几乎已是“习惯成自然”。去年8月份前后,知豆电动汽车就被曝出了裁员、工资延迟发放,甚至研发中心变迁等问题,迅速引起市场关注。而在2017年,知豆总裁鲍文光对媒体表示,知豆自成立以来已经连续12年亏损。
看一下知豆的发展历程。早在2006年,知豆就已经创立,耐人寻味的是,由于没能拿到造车资质,知豆在成立后的六七年时间里都以“三无”产品的身份而混日子。直到2013年,知豆获得欧洲E-Mark认证,并通过了ISO9001、CCC和欧洲CE认证,从而出口意大利。
不过,由于知豆起步得较早,终于获得了传统车企的青睐,其中就包括众泰和吉利。值得一提的是,众泰的生产资质帮助知豆渡过了难关,但“众泰知豆”仅出现在市场上一年,众泰就自行开始独立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
无独有偶,有着蓬勃野心的吉利助力知豆拿到了准生证,但在2015年11月,吉利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这就意味着知豆又被抛弃,重新回归为“新大洋知豆”。
如果说造车新势力的鼻祖是谁,小编认为知豆当之无愧,而与现状的造车新势力最大的不同点是,知豆的造车历史和运营经验已有十余年。而这这十余年里,知豆磕磕绊绊,好景不长,多少能够给新势力一些参考经验。
●补贴与续航同行
知豆3,一款续航达到315km的微型车,而这台车也代表着知豆的最高技术水平。和过去的几款车型不同的是,2017款知豆3仅仅提供了2款车型可选,而2018款知豆3更是只提供了1款车型可选,而2017款和2018款的最大区别,就是一个续航为210km/310km,2018款的为315km。由2款并成1款,续航稍作提升,最主要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尽可能迎合国家政策,拿到300km以上400km以下的补贴。
可以注意到的是,在续航里程的提升上,知豆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先不说微型车把续航提升的意义有多大,时势所趋,一方面是国家的硬性要求,一方面是竞争对手的卯足了劲地推动,知豆或许也深知自己底细,只有微型车的研发尚在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但居于技术受限,在大浪潮之下劣势就显而易见了。
其实,以知豆的发展历程来看,现在的新势力几乎都在重蹈覆辙。2015年到2017年是知豆的巅峰时期,虽然那时补贴也在开始下跌,但续航里程知豆还是能够轻易达到要求。而无论是新势力还是现在的某些车企,在国家要求提升续航的时候,他们如同挤牙膏式的增加车辆的里程,为的是能够恰到好处的达到补贴标准,从而使得成本可控最大化。
而这种挤牙膏式的提升,可以反映出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大弊端——靠着补贴而活,没了补贴就会面临倒闭的窘境。
●质量、技术堪忧,亦是新能源车企症结
前文就已经谈到,知豆近年来纠纷不断,但背后仍有不少消费者的投诉未能完全公诸于众。比如在汽车投诉网、车质网以及多个汽车论坛上,小编发现关于知豆的质量、售前售后等投诉不在少数。
如上两个源自汽车投诉网和车质网的截图所示,知豆电动车的质量投诉都集中在电池上,而作为电动车,电池是十分重要的技术部件,所以不难看出为何一路走来知豆都是磕磕绊绊了。
另外,小编在汽车投诉网发现两则投诉案例,是关于配件等待和维修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
如上截图所示,知豆2车主表示,自己的维修等待时间超过了10天,打电话咨询回复称厂家没有配件发。车主还称:“而且不止我一辆车,后勤需要配件的车辆已经摆满维修站了,打400售后电话没人接,也没人提供备用车。”
另一位知豆3车主先是经过了多次了电池维修申报,后来审批通过后,等待更换时间需21天,而在此期间4S店却没有备用车提供。
其实纵观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知道并非知豆车主才会有这样的遭遇。居于补贴政策逐年调整,新兴的造车新势力都希望尽早研发出一台量产车,从而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往往的,量产车出来后,售后服务才渐渐跟上,这样的话,前面几批车主的用车基本没法保障,长此以往,问题越积越严重,终有爆发的一天。
●总结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经过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走向。而在这个属于初期的阶段中,补贴和续航几乎主导了整个走向。从知豆的发展来看,它在寻找出路之余,尽可能都在贴合国家的政策方向,而过于依赖补贴生存,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做好研发工作,最终便落得如此田地。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实不能只瞄准如何推动推广来发展了,一切都需要完善,尤其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