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车全说论坛

百车全说论坛 > 特斯拉正变成快消品公司:中国区业务变化三大猜想|洞察

特斯拉正变成快消品公司:中国区业务变化三大猜想|洞察

作者:蓝洞新消费

蓝洞新消费报道,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命题,还是由特斯拉最近一系列动作引发,蓝洞判断特斯拉正在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消化,并且隐约预感特斯拉中国区近期会迎来一波新的变化。

特斯拉CEO马斯克的钢铁侠形象和科技极客精神已经把特斯拉完全科技公司化,外界也开始意识到,特斯拉并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公司,这个极为跨界的钢铁侠杀进汽车行业的时候,已经注定这是一个快公司的节奏。

传统汽车公司的老板可不会随便出来发声,但马斯克例外。和中规中矩的各种汽车厂商来说,马斯克可谓是整个汽车行业的扛把子。

从特斯拉去年5次价格调整和今年已两次价格调整,到马斯克在推特上的口无遮拦,甚至因此丢掉了特斯拉董事长的位置,被SEC警告更是家常便饭,这是一个完全人格化的CEO。在推特上文能猛夸中国制造,武能怼死巴菲特,怼分析师,怼媒体那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随着特斯拉在3月1日全球大降价,Model 3也即将国产化,以及即将推出第四款车Model Y来看,马斯克正在将汽车变成像手机那样的快速消费品,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这意味着特斯拉将从科技公司和汽车公司变成汽车新零售公司,车型的快速迭代,越来越亲民的价格,非常互联网的营销手法,都在印证着特斯拉的快消化。

中产阶级崛起,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快消化正在变得可能。以前汽车可是归类于耐用消费品的,对应的烟酒茶才是日用快速消费品,但如今连手机都成快消品了,汽车还有什么不可能?

10年前你认为手机不会成为快消品,5年前你认为电视不会成为快消品,但现在来看,手机和电视这两大装机量最大的数码产品早已变成快消品,每年换几个手机很正常,一年一换互联网电视也很正常。

最重要的是,互联网的连接介入,使得手机、汽车、电视的软件升级变得非常容易,不再是和人类不发生关系的单机版。

当你认为苹果很贵的时候,但其实你发现很多三四线的厂哥厂妹也都用上了iPhone,注意,苹果推出了不同价位的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既有高端的XS MAX,也有价格比较低的iPhone7,三四千块钱能够带给普通消费者品牌和性能的满足感。

越来越多的安卓手机大量普及,更是将手机已成为快消品的定义深入人心。

很显然,特斯拉也正在苹果化。马斯克是下一个乔布斯的说法已经无需赘言。多款车型疯狂迭代,从高端到中端,大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觉。

特斯拉每次推出的新功能都会引发国内厂商的研究和模仿,这和苹果推出新功能后的情况一样,苹果已经是一家新零售公司,特斯拉的零售化也正在凸显。

马斯克的雷厉风行和外人摸不着头脑的举动,其实也想让人们去理解并适应一家科技公司和零售公司的快速变化以适应如今变化无常的市场。

所以,你不要再认为汽车是个多么珍贵的资产了,你把他理解为快消品你就很容易理解各种降价。

从马斯克宣布将逐渐关闭全球线下店可以看出,特斯拉会选择效率更高的互联网方式进行营销,那就是网上卖车。没有了线下的试驾、体验环节,特斯拉靠什么让用户不用摸也去下单,那肯定是需要更多的线上营销活动。

苹果的1984广告,大锤砸向老大哥IBM,宣告着变革和创新的决心。特斯拉目前几乎没有在广告方面有经典作品,马斯克更信奉产品即服务的理念,但这里面最重要的其实是产品好不好也需要传播出去,如果声量不够,没有好的创意和高效率的渠道,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上面的段落只是蓝洞对特斯拉正在变化的一个判断,没有官方任何说法,结合中国区的业务,我们再来探讨如果按照上面的假设,中国区业务将有何变动。

猜想一、特斯拉会否引入第三方经销商

特斯拉目前已经开始从美国开始关掉线下店,按照全球一盘棋的思路,中国区的调整在所难免。据说上海也已经开始调整,北京大悦城体验店也已经开始交接。

根据特斯拉的财报显示,特斯拉线下销售的功劳只有不到30%,70%的销售都是线上转化,这坚定了特斯拉走线上化的决心。尽管目前有消息传出在3月会维持变化,但销售奖金等降低的新闻还是预示着特斯拉对线下效率不高的渠道进行处理的决心。

在特斯拉2014年第一款产品量产后,确实需要一些线下体验店和品牌店来增强人们的触感,如今已经5年过去,线下直营店的使命可以说是初步完成。

如果特斯拉关闭了直营体验店,随着车辆越来越多,必然会加强售后维修店,加强车后服务,增强车主的满意度,Model 3大规模交付后,特斯拉的车会越来越多,但目前的售后显然无法承受大批量的服务。

传统汽车销售都有4S店,这是借助第三方来普及产品的重要渠道,以前特斯拉全是直营,在快消化以后很可能会发展经销商,利用社会资本来扩大销售网络,以抵消直营店取消带来的触感消失。

重要的是,随着特斯拉交付越来越多,特斯拉的亏损也正在收窄,所以在高品牌装逼面前,特斯拉更需要的是产品的大量销售,一旦超过临界点,特斯拉的赚钱会一路高歌猛进。

猜想二、中国区会否迎来第四任新负责人

这个猜想比较吓人,并不是蓝洞得到了什么内幕消息,只是我们从特斯拉将快消化的判断推导出来的一个猜想。

现任的中国区业务负责人朱晓彤,2014年12月上任,接替了2013年12月加入的苹果出身的第二任总裁吴碧瑄,再往前是2013年3月第一任负责人是宾利背景的郑顺景。

这三个中国区业务负责人其实可以代表特斯拉的三个阶段,宾利背景的郑顺景会把特斯拉品牌往上拉,苹果出身的吴碧瑄又会让人联想起特斯拉是一家科技感十足的公司,朱晓彤在上任之前是负责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项目,这可是基础设施建设。

前两任的时间都特别短,但朱晓彤在这个位置一干就是4年,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为特斯拉铺设了大量的充电设施,这可是电动车充电的基础,没有充电桩,特斯拉的市场肯定不好打开,而且在特斯拉这样一个美国公司,全球各地的市场只需要执行总部命令就好了,朱晓彤为人十分低调,这和前两任的外向型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朱晓彤干的十分稳健,为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数据上来看,稳健却没有带来持续的增长回报。

2018年年报显示,当年特斯拉实现营收共计214.6亿美元。中国作为特斯拉第二大消费市场,销售收入较2017年有所下降,2018年度中国地区的收入为17.57亿美元,同比下降15.4%,2017年其在华销售额为20.27亿美元。

这个降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据。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汽车消费市场,但是特斯拉的年增长居然是-15.4%,在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第三季度,特斯拉在国内的销量为3169辆,大幅下滑37%,10月单月销量仅211台,骤降70%。虽然特斯拉对此进行了否认,但也没有拿出信服力的数据。

抛开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特斯拉的种种变化都预示着新的战略调整。

朱晓彤在品牌、销售、营销、公关方面并没有引起外界足够的关注,甚至你很难看到他出现在公众场合,当然这也符合老外公司的特征,毕竟一个公司只有一个老大,特斯拉只有马斯克,中国区的老大跳出来做什么,你都知道苹果的乔布斯,现在是库克当总裁,但你知道苹果中国区的老大是谁吗?

快消化意味着要频繁和消费者沟通,要在互联网电商渠道,要在社交网络和消费者进行沟通,这是一个化学反应,一个物理背景的人很显然无法进行生态化反,所以如果特斯拉坚持零售化,中国区的第四任负责人可能很快就会浮出水面,可能是某电商高管,熟悉电商卖货套路,也可能是某家零售公司高管,熟悉零售套路,甚至还有可能有广告营销背景的人选。

当然,上面的组合更适合是一个团队来重新注入新的思维。特斯拉已经接入了支付宝,说不定以后上天猫就可以买特斯拉了,不一定非要去官网,官网体验特别差,说不定马爸爸哪天就把特斯拉搬到了天猫,现在不用强调逼格和调性了,快速消费品需要的是销售额。

猜想三、特斯拉会否开投广告和社交营销

特斯拉进中国,基本上没有投放广告,全靠马斯克个人魅力、媒体和车主自来水的口碑传播,但放眼看去,多少汽车公司每年的广告预算不是数十亿的,如果特斯拉想大众化,更多的品牌广告可能被投放,苹果都有很多电视广告,特斯拉也可能像其他汽车品牌一样,开始投放电视广告、网络广告。

社交营销被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特斯拉很可能会借助微博、微信进行更多内容营销,要知道腾讯也是特斯拉的股东,微信月活10亿,这么好的社交平台特斯拉不应该错过,微信是进行社交营销最好的渠道之一。

特斯拉要像苹果那样快消化,势必要引入更多第三方合作伙伴,如今的特斯拉除了供应链引入了外部伙伴,在营销、销售方面可没有外部合作伙伴什么事,苹果有自己的体验店,直营店,也在全国开展了大量授权店,手机的品类决定了高频率的售后,汽车不需要这样的规模,但引入第三方共同做大蛋糕,也是构筑国内护城河的举措之一。

以上猜想不一定兑现,但也有可能都会兑现,诸位可以到年底再来看,看蓝洞的脸是不是被打肿:)

了解新消费行业,就关注蓝洞新消费。

北汽新能源发布置换政策,最高补贴1万元
福特召回具有电击隐患的Fusion Energi插混轿车
百车全说首页

推荐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