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13天,过渡期结束,电动车行业改朝换代的新纪元即将到来!截止2019年4月14日,电动自行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转为CCC认证过渡期结束。4月15日起,电动自行车产品未获得CCC认证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生产企业由原先的生产许可证转为CCC强制认证,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CCC强制认证对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以及最终产品一系列的生产流水线都设有严苛的标准,整车企业要想成功申请CCC强制认证标志,不但需要自身的产品设计要符合标准(重量、尺寸、速度、脚踏功能)等,而且所采用的重要配件包括轮胎、制动软管、前组合灯、后组合灯、喇叭、前转向灯、照明装置、后视镜、电机、仪表等也需要达到3C认证的要求。而且根据新国标的全文强制性否决项来看,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
这不仅是对整车企业的严格约束,同时要求相关配套企业的所有零部件也必须符合CCC认证标准,由原来的单向连接转变为电动车整车企业和配套厂家的联合高标准联合作业,在提高了行业的门槛和质量门槛同时也把一众低劣不合标的配件生产厂家淘汰出局。强者生存,虽然残忍但却由点至面地提高了整个行业生产链的质量水平!
同时,3C认证每年都需要做年审,以此来确保证书的有效性,如果不做年审,3C证书就会被暂停,年审不过,就会被取消3C认证资格。不仅要应对新国标,还必须有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还要年审3C认证,一项项千斤重担让仅靠以低配车的价格优势抢占市场的杂牌企业愈发步履维艰!
申请CCC认证除了严苛的标准之外,还有最令人头疼的便是认证经费问题。既然CCC认证具有强制性,电动车开发新的款型就必须进行审核、备案与检测,错综繁杂的审核程序足以让企业心力交瘁,面临更大的难题便是生产成本直线攀升。
据行业相关人士透露,3C认证一款产品可能需要不菲的一笔费用以及不少心血。每一款单款车型通过审核的背后都需要多少个专业人才、多少项工作流程、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反复检测审核,而没有资金的支撑这些都是空谈。这对于那些只顾营销、只靠压低成本抢占市场的中小企业来说,恐怕是灭顶之灾!
对于实力雄厚、研发技术、生产设备精进的一线品牌企业来说,可能是一重大利好,抓住机遇提升企业实力的同时也趁机把靠低价存活的杂牌企业挤出行业,攻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享受胜利果实!而对于杂牌企业来说,鱼目混珠伎俩已无法逃过“审核”的火眼金睛,在夹缝中生存的日子也即将到头!
在新国标还有13天就要实施的时间里,经销商一定要确认自己代理的品牌拥有合法的产品3C证书。否则,4月15号之后,就是销售违法产品,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