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但涡轮坏掉,是否可以拆掉涡轮变回自吸车型呢?
撰文 ︱毛淋龙 配图︱部分来自网络
编辑︱林典 责编监制︱杨虹波
全文1203字 阅读需2.5分钟
有问题?交给问题哥来解答!
Turbo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但涡轮增压车型的正式普及不过是这两三年的事情。可以看出涡轮技术的酝酿到成熟经历了近百年的光阴,因为早期涡轮车存在致命缺陷,如寿命低、烧机油、迟滞等问题。虽然这些缺陷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克服,但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依旧不敌自吸产品。因此有人提出疑问:“一但涡轮坏掉,是否可以拆掉涡轮变回自吸车型呢?”
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只看到过有人为自吸车改装涡轮,却没听说过把涡轮增压车改回自吸的案例。为什么不行呢?可以从多方面解释这件事情,但首先须知增压车拆掉涡轮后会带来许多严重问题。
如果强行拆掉涡轮,汽车的动力会严重不足,油耗还会陡增。除此之外还要对原有的润滑油路进行封堵,否则润滑油会喷涌而出,即便汽车可以勉强行驶,但不出多久就会形成大量积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的后果,我们进一步从技术层面去解读。
自吸发动机与增压发动机设计时的侧重点不同。其中就包括进气道轮廓不同,许多人常把进气歧管当做进气道,其实二者完全是发动机上的两大部分。对于大多数新型号的发动机进气歧管最好辨识,它是安装在发动机外侧的大型塑料蜗壳状管道,而介于进气歧管与燃烧室中间藏在缸头内部的进气通路才是进气道。进气道的轮廓对发动机燃烧至关重要,发动机工作时需要空气,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让发动机充分燃烧并非进气量越多越好。
在研究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时会涉及到两个重要参数分别是进气系数与滚流强度,这二者都会影响发动机的燃烧情况,但二者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其中流量系数可看作反应发动机进气效率的指标,而滚流强度可看作反应油气混合程度的参数。若想让发动机燃烧效率达到最佳值,这二者的关系就需要做到恰到好处。
对于自吸车型,就非常注重对气道进行流体设计去获得尽量大的流量系数与一定强度的滚流。如丰田的40%热效率发动机就有高滚流进气道的一份功劳。
而对于增压车型,则更加注重保证一定气体流量的同时获得更大的滚流强度。那是因为对于增压发动机气体流量如果不足可以通过涡轮压气去弥补,而滚流的形成还必须借助进气道的轮廓。拆掉涡轮后发动机的进气量就会不足,带来动力损失。所以即使带“T”的发动机外观看上去貌似只是多了一个涡轮,但其实内部另有乾坤。
另外的不同之处还有ECU的参数标定。即使是一款发动机,针对不同车型ECU的参数也有很大区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同“调校”。比如大众的1.4T EA211就有131马力和150马力两种版本。ECU可以通过控制喷油嘴的的喷油量来追求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平衡,增压车型在达到涡轮启动的转速时喷油量要比自吸车大一些,已求获得更强的动力。而如果将涡轮拆掉,由于进气不足,过多的燃油就不能充分燃烧,进而形成浪费,用不了多久还会产生积碳。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原因决定了自吸与增压并非简单的替换,像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电路,排气歧管等都要重新设计。随着涡轮增压车型的不断普及,未来涡轮车的弊病终究会得到彻底的解决。
今论车长短,明解车主惑;
环车寻侦探,修车也简单;
cars'trouble,问题哥帮你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