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1 日,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苏州高铁新城举行。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大会旨在打造 G60 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一体化发展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推动人工智能与智能驾驶的深度融合、产业与智力资本的有效对接,推动形成「九城联动、资源共享、深化融合、集群发展」的格局。
活动由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苏州市科技局、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承办。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联席办主任、上海市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高奕奕,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陆春云,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相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永清等出席本次大会,来自智能驾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产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的嘉宾共 300 多人参会。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成立
会上,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正式揭牌成立。联盟聚焦当下智能驾驶产业发展新机遇,由来自九城(区)的智能驾驶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近 80 家单位共同组建。
据介绍,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始建于 2016 年 5 月,是依托 G60 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沪苏湖高铁这两个交通大通道,由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城(区)协同打造的产业集群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平台,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此次成立的智能驾驶产业联盟是 G60 科创走廊继新材料与机器人后成立的第三个产业联盟。
高奕奕在致辞中表示,希望 G60 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能以服务产业、服务企业为核心,以互利共赢为原则,精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上下游企业单位,进一步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加快推动智能驾驶产业资源在苏州集聚,共同促进 G60 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一体化发展,持续提升 G60 科创走廊产业发展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集聚度和辐射度。
大会上,确定了初速度(苏州)科技有限公司为第一届轮值理事长单位,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淞泓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智加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智能驾驶上下游企业为副理事长单位,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担任专家委员会单位,苏州市高铁新城人工智能运营服务有限公司作为秘书长单位,负责联盟日常事务运营。
初速度(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曹旭东从集聚产业资源、建立专业智库、举办联盟活动以及服务会员单位四个方面做出表态,表示将努力把 G60 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办成全心全意为联盟会员服务的平台,实现「共创共享合作共赢」的目标。
此外,现场还由联盟专家委员会单位、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发布《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标准工作规划》,提出联盟今后将与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国字号」标准机构深度合作,参与研究制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相关标准等。
作为汽车与信息技术两大产业创新融合的代表,智能驾驶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新生事物,对传统汽车市场的颠覆作用已成共识,技术前景广阔,市场规模巨大,越来越受到各地高度重视。
苏州市副市长陆春云在大会致辞中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会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智能驾驶产业生态链的构建,形成智能驾驶产业集聚效应。苏州将积极支持智能驾驶产业联盟的发展,并充分借助联盟的平台作用,加强与长三角周边城市的交流合作,共同促进智能驾驶产业的协同发展,深度融合。
苏州首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来了
现场,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高昶,相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永清共同为初速度(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禾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禾多科技)两家相城区企业颁发了苏州市首批测试牌照,据悉,苏州市此次发放牌照种类为智能驾驶乘用车类型的道路测试号牌,也是继无锡、常州发布路测牌照后,省内第三家发布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的地市。
据介绍,初速度(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目标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大脑」,其核心技术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驾驶决策算法。去年 4 月,企业落户苏州高铁新城,10 月成为国内首家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自动驾驶技术企业。2019 年 3 月,苏州总部大楼正式揭幕。
苏州禾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全栈自动驾驶研发能力的公司之一,先后获得过红杉、IDG 等国际资本巨鳄的注资。2018 年底,公司与苏州高铁新城签订总部落户协议,目前已入驻了研发与路测团队。
在 G60 科创走廊联席办主任、上海市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高奕奕,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等嘉宾的见证下,相城区政府与上海淞泓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智能网联交通联合研究院等一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智加科技、华砺智行、清研微视电子三家联盟内企业现场发布自己的最新产品,涉及智能驾驶重卡干线运输、V2X.AI 智能网联新产品、商用车智能安全云控服务平台等前沿技术。
当天,人工智能与汽车界的专家学者与智能驾驶行业精英纷纷到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志东作了关于智能驾驶产业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业内专家们举行了主题为「智能网联汽车时代下的协同创新」的圆桌论坛,期间带来诸多思考。大家一致认为苏州在 5G 通信、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物联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这有利于为构建高能级的智能驾驶汽车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此次产业联盟的成立,以及对 G60 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生态链的构建,将有力推进长三角区域智能驾驶产业的协同发展,最终推动智能驾驶行业的变革,实现中国在汽车产业上的「变道超车」。
苏州相城智能驾驶产业高地雏形初现
作为全国智能驾驶产业迅速发展城市之一,苏州目前已集聚集成算法、高精地图、激光雷达、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近 2000 家,吸引了清华汽车研究院、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行业核心大院大所资源。去年 10 月,苏州高铁新城启动建设长三角智能驾驶产业示范区,至今产业生态已基本形成。
华砺智行创始人、加拿大国家级车联网技术研究和示范基地主任、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终身教授邱志军博士在4月11日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演讲
关于华砺智行,参见华砺智行创始人邱志军:借力北美的AI和车联网技术,赋能中国的智慧出行
相城区正积极打造大数据、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智能驾驶、先进材料等「五大未来产业高地」,目前已集聚智能驾驶相关企业近 40 家,研发人员 1300 多人,以高铁新城为核心区,高密度聚集集成算法、高精地图、激光雷达等关联企业 20 多家,引进和培育初速度、智加科技、华砺智行等行业领军企业。
此前,相城区已先后发布《长三角智能驾驶产业示范区专项产业政策》《智能驾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地方产业政策文件。当天的大会现场,相城智能驾驶产业政策再度发力,发布最新《相城区智能驾驶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现路径上,相城区将以苏州高铁新城作为核心承载区,重点规划生态发展、平台服务、示范应用、资本支撑、人才体制与国际交流等六大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沪苏锡联动路测体系及高性能计算机平台、智能网联云控平台、数字仿真测试平台、智能开放应用平台、 AI 数据训练平台等五大产业功能平台,力争通过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国家级智能驾驶产业园建设,保持并巩固苏州高铁新城在江苏省乃至在全国智能驾驶产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此外,相城的智能驾驶产业发展还将借助其独特的交通优势,凸显跨区域联动的特质。目前,初速度、智加科技、禾昆科技等多家国内领军企业总部纷纷落户苏州,并在北京、上海乃至美国硅谷等地都设有研究中心、路测基地,同时积极引进国际行业最新成果进行转化和二次开发。这一特点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此次在沿线城市布局多个产业联盟,以求实现区域产业协同联动的初衷高度契合。
编辑:小Q
厚
势
汽
车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车载网络总线开发及测试技术-5月23/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