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报讯:需求分析是产品开发人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准确理解用户和项目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具体要求,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进而确定产品在功能上需要“实现什么”,是产品设计阶段的重要环节。2019年,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承接集团公司战略提出新发展规划,坚持“客户至上”的价值导向,不断加强直升机产品的需求分析、市场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面向客户需求开展设计研发。
让“需求”呈现在设计的最前端
如何满足客户需求,航空工业直升机所设计师们一直在探索和努力,近年来,更是突出产品设计初期的用户需求分析,把用户的“需求”呈现在设计的最前端。前几年,某型机立项,客户明确提出以需求为牵引,打造高质量直升机,并通过与其他市场主体竞争取得研制资格。直升机所主动适应和调整研制模式,强化基于系统思维的研制方式,方案初期就严格按照客户的要求,成立需求工程团队,专门负责用户的需求分析,详细规划需求分析工作的实施,从设计的源头思考并掌握用户的需求。
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引入“需求工程”理念,坚持正向设计逻辑,分层级考量各项设计指标,这样的设计流程更有利于把握用户的需求。系统性和可追溯性是新的设计流程的一个重要特点。负责重点民机型号需求分析的陈国定说:“正向设计将用户的需求前置并做深入分析,可有效地降低后期因产品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反复。”当前,该研制流程和设计方法越来越受到装备部门的重视和推广,也成为民机适航取证的重要审查对象。
随着大量新型号论证工作的推进,设计员的理念在发生变化,“需求”一词的使用频率也在提升。“如果出现技术问题或协调问题,设计员第一时间提出的问题是‘需求是什么’‘修改方案是否影响需求的实现’,而不是刻板地去对标传统、规范打官司。”参与多项直升机需求分析工作的辛冀说谈到,设计团队最重要的关注点也从直升机的“性能”转移到了涵盖更为丰富的运用或客户体验。
满足客户需求更要为客户创造需求
不断提高的客户需求给直升机的研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军队需求从关注单一装备能力向关注体系作战能力转变,从关注装备交付向关注战斗力提升转变。客户需求的高指标需要满足,同时直升机的飞行品质必须保障,这为更精准地分析客户需求,更为系统化地设计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以往研制型号中,需求分析往往围绕用户提出的指标,简单分析后分布到条条框框里,很多利益攸关者和项目需求等分析不深,且设计方式较为简单。基于需求工程的“正向设计”更强调“大用户”的需求分析,用户范围更广,如乘务员、维修人员、工艺员、甚至竞争者、使用环境等。设计初期,用户散落的有效需求就将被提取并精准阐释,在进行条目化后对应到直升机平台系统进行功能化详细设计。
“要实现客户需求的持续优化,必须根据用户现有的需求创造新的需求。”负责直升机总体技术的孙强说。客户的需求会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能捕捉到用户未明确提出或潜在的需求至关重要。对于型号研制来说,很多问题的出现在于顶层需求不清,设计方须主动做好需求分析,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技术选项。
改进模式 重建流程推进系统工程落地
新的设计流程和研发模式,对于初次接触新要求的团队来说挑战不小。做好需求分析不仅需要理论基础,同样也离不开分析软件支撑。项目团队从外部聘请系统工程专家进行培训,并派相关成员到兄弟单位学习作战仿真分析、系统工程。2016年,直升机所承办航空工业——清华大学国际系统工程师培训班,通过提升直升机“正向”设计能力,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培养系统工程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设计员通过学习实践熟悉并掌握新的设计方法。2018年,直升机所多名设计员通过并获得ASEP系统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证书。
在型号设计工作中,需求工程团队不断创新设计思路和方法,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完成了需求工程计划、多个分场景作战想定、运行概念文档、系统能力目录以及合并场景动态模拟等几十项任务。辛冀在总体方案期间承担了运输、侦察和攻击类多个新型号的前期需求分析工作,编制工作计划,开展作战想定,并提出了以小场景解析分析支撑大场景仿真论证的工作思路,建立了直升机多个科目的场景分析模型,用于型号性能指标的分析决策。同时,他的一篇需求分析方法的论文,得到客户的认可并将其作为典型模式,并要求应用于某直升机的立项论证中。
2018年,某型号的成功首飞,基于需求工程的正向设计方法在直升机所型号研制中的取得了成效。同时,总体研究室在多个新研型号的论证过程中,进行了系统工程与需求分析的开拓尝试,组建攻关团队,并结合军民两用的使用需求,推进作战想定、需求分析和指标论证等工作。设计团队在设计满足功能性能需求的前提下,利用3D打印技术、油泥模型等工业设计方法,为型号设计注入新元素,力求设计造型美观、线条流畅的直升机,力求打造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直升机型号产品。2019年,直升机所进一步明确要推进需求生成论证体系建设,用系统工程方法开展新型号立项论证和方案设计工作,逐步建立正向研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