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吉利与戴姆勒共同宣布,将成立合资公司,把smart打造成一个纯电动汽车品牌。
这个拥有德瑞法三国血统的汽车公司(德国戴姆勒与瑞士Swatch合作,在法国生产)即将注入中国血液。
自诞生以来,专注于个性小型车的smart在全球范围内已累计亏损了40亿欧元,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也不高,母公司戴姆勒急于为其寻找转型的道路。
吉利的到来,让smart获得了新生的机会。合资公司在今年年底正式成立,总部设在中国,新产品的设计由奔驰负责,吉利则负责工程研发。首款新车将在2022年推出。这对于已收购了沃尔沃、莲花等海外知名汽车品牌的吉利来说,无疑又是扩大版图的一个好机会。
吉利与戴姆勒此次联手,不禁让人联想起此前长城与宝马联手打造电动MINI的举措。然而,对于本土车企联合豪华车企子品牌打造新能源车一事,不少人持悲观的看法。
长续航、高性能、大尺寸,是电动车唯一方向吗?最近,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表示:“smart也好、MINI也罢,除了品牌之外,产品也是鸡肋,做电动车低于300公里以下,除非低价,否则市场也是凉凉。”
确实,以最新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来看,续航里程在250以下的纯电动车不享受任何补贴;250-400公里的只补贴1.8万元,400公里以上的补贴金额为2.5万元,与2018年(补贴5 万元)相比,缩减了50%。
补贴正在退波,电动车续航距离的下限别逐步提高,从这点去看,那位“理事长”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
另一方面,市场上有一些已被认可的纯电动车型,以看似正确的方式指引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如特斯拉Model X,有着500km以上的续航距离、堪比超跑的加速性能,以及十分讨好中国消费者的7座布局,这让它成为不少新势力车企的模仿对象。
一时间,国内的纯电动车都朝着长续航、高性能、大尺寸方向去走。
续航距离高,售价同样也高。特斯拉MODEL X真的值得中国电动车企业学习吗?
出行范围和充电时间均受限,续航距离再长也没用事实上,目前大多数国产电动车在NEDC工况下的续航距离都没达到400km以上的水准。即便某天电池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纯电动车的续航距离都达到了500km以上的水准,纯电动车也难以取代燃油车成为市场的主流。
电动车的最大制约,不是续航距离多少,而是充电便利性和充电时间。
目前国内充电桩布局都集中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还十分稀少。以拥有充电桩数量最多的运营商“特来电”为例,在笔者居住的广州,“特来电”设置了179个充电站,布局比较完善,但在广州隔壁的东莞,充电站数量锐减至14个,而且有一半都是慢充。离广州约150公里的珠海,“特来电”更是没有设置任何充电站。
特来电”在广州的充电站布局
在广州隔壁的东莞,“特来电”充电站数量锐减。
缺乏充电设施,纯电动车就相当于“断奶”了,再高的续航距离,也难以支持纯电动车进行跨市移动。
另外,充电时长也是一个障碍。目前快充的主流技术水平是30分钟内从匮电状态(约30%电量)充电至80%电量,这限制了车主的用车自由度,只能选择中午或晚上固定时间充电,要是在赶路过程中来个30分钟的“快充”,估计谁都接受不了。
而要大幅缩减充电时间,从技术上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毕竟过高的充电电流,不但会加速电池衰减,而且还会对电网带来极大负荷,引发安全隐患。
出行范围和充电时间双双受限,长途出行的事儿还是交给燃油车或混动车吧,电动车注定只是城市通勤工具,作为家里的第二辆车。但这并非对其定位的贬低或否定,恰恰,这是目前一线城市最需要的车种。
核心指标做减法,品质和安全做加法在大城市里开车,都会遇到堵车和停车难的问题,普通燃油车长期在低效工况下行驶,油耗高居不下更是难以避免。
在这情况下,一台用以代步的纯电动车是十分理想的。这台电动车无需太大(方便路上穿梭、停车),无需太快(城市驾驶动力适当就够),当然也无需过分追求续航距离,200-300km的续航距离,也即100-150km的出行半径,足以覆盖国内所有城市。
像smart这样的微型车设计之初就是为城市通勤而生,将其电动化能延伸出更多用途。
在核心指标(续航、尺寸、性能)上做减法,对燃油车而言是一种倒退,但放在电动车上确是无比正确的事情。一台小巧、便利、低成本的电动车,虽然难以享受新能源政策优惠,但却能命中一线城市消费者的出行痛点。
让电动车回归原点,做消费者真正需要的车型,这就是吉利联手smart之后要做的事情。
注重城市通勤的电动车,续航里程可以不高,但品质感一定不能低,安全性也必须有较高的标准,毕竟这是买家最为看重的东西。
而吉利和戴姆勒,都是以传统燃油车为核心的制造企业,在生产工艺、质量把控上,都有着其他新兴纯电动车企业难以逾越的优势。这意味着,即将诞生的“吉利smart”,在品质和安全性上都会有更大的保障,这是传统车进军电动车的最大底气所在。
小型电动车必须讲究可靠性和安全性,不然就会沦为“老人代步车”。
电动车是富人的玩具还是穷人的工具?我看都不是最近,小鹏汽车代工方海马汽车董事长景柱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购买电动汽车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把它当成玩具,对价格不敏感的的人,如特斯拉的用户;一种是要省钱省电的穷人,花五六万买个代步工具。
这话不无道理,却忽略了占比的更多中等收入人群,他们对电动车同样有需求,但既不是玩具、也不是工具,而是专用于短途便捷出行的小型电动车。这是目前市场上最欠缺的车种,也是电动车最正确的发展方向。
所以,续航在300km以下的小型电动车不但不会凉,而且很有希望成为电动车市场的主流。前提是,这种车价格不能太高,要有过硬的品质,有好看的设计,最好有一定的品牌支撑。
这么看来,“吉利smart”满足了以上的条件,欠缺的只是一个更成熟、更理性的市场环境。
文 | 超人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earAuto、青主评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