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迎来变革,在智能化、新能源化等大趋势下,多个汽车新势力涌起。汽车市场的格局也因此在偷偷地发生着一些改变。
作为多个备受关注的造车新能力品牌之一,小鹏汽车从诞生开始,其创始人—何小鹏带来的话题热点,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最早在2018年小鹏汽车品牌日发布会上说过的“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再到后来的“真正能叫互联网汽车的大概只有我和李想(理想智造创始人)两家,李斌(蔚来汽车创始人)不算“。小鹏汽车可谓制造了足够的热度,也让大家都开始关注到这个造车新势力品牌。
新能源政策不再利好
与造车新能源品牌的涌起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一样,国内新能源市场同样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新能源政策的多次调整。直白点说,那就是新能源政策环境的越来越不利好。
2010年,国内共有6个城市展开了购买新能源汽车享受补贴的试点。2013年,补贴政策继续细化,再加上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和部分城市在限行、限牌上对新能源汽车的优待,新能源汽车迎来增长高峰;2017年,双积分政策推出,对传统燃油车市场进一步打压。截止到此时,汽车政策对于新能源市场的促进效果可谓是达到顶峰。但之后开始,新能源政策利好方面开始不断减弱,2019年1月1日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将规划到燃油类汽车;2019年3月份,新能源汽车质量问题、三包规定制定开始被重视及重视;并且在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消息多次被提起。
从成立就开始讲究“小鹏速度”?
可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环境已经在不断下降,对于车企的研发实力、质量品控都愈加严格。这点放在造车新势力上,更是显得严峻。毕竟造车新势力上的生产经验不足、技术沉淀不够等等问题都开始不断展露。对于小鹏汽车来说,这样危机的处境其实同样存在。
小鹏汽车成立于2014年,由何小鹏、夏珩、何涛等人发起。可见,成立时间正值国内新能源政策利好的顶峰时期,也算是坐上了政策带来的新能源高速班车。正如文章开头所说,话题热点闹起,小鹏汽车绝对算得上是高手,但其实大家在“看热闹不嫌事大”之时,也可以发现,小鹏汽车与不少PPT造车不一样。小鹏汽车真正被广大消费者熟知的时间是在2017年,也就是小鹏汽车首款量产汽车下线的时候,言下之意,就是小鹏汽车与其他“PPT造车”不同,是先给到了实车再发布造车计划,显然,此举更显实际。
在2018年,小鹏汽车G3车型一共交付了232辆,相比起蔚来等品牌过万的交付量,小鹏汽车算不上优秀,但如此快的速度能够实现G3车型下线以及交付,小鹏汽车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速度。而且在2019年,小鹏汽车的30座超级充电站已经正式开始运营。
小鹏汽车如何应对?
来到现在,随着新能源政策情况的下滑,没有威马汽车“价格屠夫”的售价优势,品牌认可力又不如美国品牌特斯拉,小鹏汽车接下来应该怎么走,就显然成为了小鹏汽车非常值得思考的地方。
此前关于造车新势力的文章可谓备受关注,那就是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写的“为什么没有任何一家造车新势力值得投资”一文。其中除了讲到新能源汽车政策问题以外,还涉及到了品牌积淀。到底什么才算是品牌有积淀?车神探对此就认为是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品控能力等方面,也就是造车新势力与传统品牌的差距所在,更深一层,其实也是应对着新能源政策“缩水下”造车新势力的决胜关键。
对此,小鹏汽车交出的第一份答卷那就是在已经有了肇庆工厂的情况下,还继续要郑州海马代工,简言之,就是小鹏汽车利用成熟的传统车企工厂来保证旗下车型的制造品质等多方面。
第二个答卷,就是2019年3月份这一个月内,小鹏汽车发布了4次人事变动。其中就包括了自动驾驶领域的专家——吴新宙、前东风标致销售部部长——刘培、原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品质保证及质量管理部部长——宫下善次、梅赛德斯-奔驰设计师——Do Young Woo。每一名大将身上的成绩单都绝对是出色且优秀的。可以说此举,小鹏汽车目标就是瞄准了造车新势力的各个短板。因此得益于各方便的“健全”,小鹏汽车的脚步也再不断加快,并表示今年上海车展将会亮相第二款车型。并且也可预测到,小鹏汽车主打的XPilot很快就能落实,同时也成为了继超级充电站之后,小鹏汽车的第二“杀手锏”。
车神探有话说
不论是什么政策,只要关乎于新能源汽车的,似乎大家就会把“受害者”的方向瞄准了造车新势力。而实际上从成立以来,小鹏汽车的发展速度就没有任何的减缓,甚至还坚决地把自己定位区别于其他“PPT造车”企业,这种决心十分罕见。再加上现在小鹏汽车在造车新势力的劣势之处还不断在加强,小鹏汽车未来发展前景,确实非常值得期待。在未来市场能不能大获成功,车神探不敢枉然下定论,但此前小鹏汽车“吹下的牛”,的确是在一步一步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