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部分来自网络 文/蔡欣宇
[搜狐汽车·远光灯]各位远光灯的读者大家好,为了能让关注汽车相关科技的各位看官及时了解最新的消息,我们特地为大家在周末准备了一周的汽车科技盘点。而在本周,几项看似遥不可及的技术似乎马上就要来到我们的身边,比如在量产车上使用3D打印技术、给电动车装上轮毂电机等等,另外,美国加州公布的自动驾驶事故数据也让自动驾驶安全性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再次被摆上台面。好了话不多说,赶紧开始我们本周的汽车科技盘点。
NO.1 大众宣布未来计划 3D打印技术即将大规模应用?
据美国媒体消息,大众宣布将在沃尔夫斯堡工厂开设新的零件制造中心。该中心将使用与惠普合作开发的“最先进一代3D打印机”打印汽车零件。大众负责生产的董事会成员Andreas Tostmann在制造中心揭幕仪式上致辞表示,3D打印中心将使大众的制造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在两到三年里,3D打印将完成首批汽车零件的生产。未来,大众可直接在生产线上使用3D打印生产车辆。
大众计划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实现生产用于车辆组装的金属和塑料零件,而不仅仅只是部件。目前,大众组建了一支由规划人员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致力于为3D打印应用到生产线奠定战略基础。
点评:其实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在部分车企中实现了应用,例如,保时捷利用3D打印生产911 Speedster的后视镜底座或959的油箱盖垫圈等稀有零件。福特将3D打印2020款Shelby Mustang GT500中的两个制动零件。虽然在3D打印技术应用上的起步较晚,不过大众对于3D打印技术的应用似乎更具野心,并不仅仅满足于在小型部件上应用该技术,而是希望在更多场景下运用3D打印。
NO.2 华人运通与威孚电驱等企业签约 轮毂电机量产提上日程
日前,华人运通宣布与威孚电驱、Protean Electric达成战略合作,三方将通过合作以实现轮毂电机的规模量产。据悉,威孚电驱轮毂电机工程中心首期规划年产能7.5万台,具备完整的生产与测试能力。
Protean Electric工程副总裁Jonathan Dixon表示,作为汽车技术及轮毂电驱动系统的开发和产业化的全球领导者,Protean拥有完整试生产线及成熟供应链的轮毂电机企业,可实现批量生产。其Pd18率先获得GB/T18488-2015认证的轮毂电机。
目前,华人运通推出了首个基于量产的四轮转向轮毂电机工程车RE05,这款工程车实现了精确和独立的四轮电机驱动和转向,提供14套不同工况/模式下的智能驱动逻辑,根据不同路况,4个车轮能独立控制扭矩输出,独立改变方向,自由度高,大大减小转弯半径。
点评:与传统的中央电机或轮边电机相比,轮毂电机的在传动效率、续航表现、驾驶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此外,由于轮毂电机不带机械变速箱、传动轴,在降低行驶噪音、释放车内空间、提升整车可靠性方面相较传统电机也具有很大优势。
虽然轮毂电机被很多业内专家视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终极解决方案之一,不过在现阶段要想真正在量产车上实现这一布局还有不小的难度,而我们也将持续关注轮毂电机的发展状况,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相关报道。
NO.3 美国加州自动驾驶测试车数量/事故均翻倍 安全性再遭质疑
据报道,美国加州的自动驾驶领域在今年已经创下了两个记录。第一,今年内各家企业的测试车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其次,这些车辆所卷入的交通事故数量也达到了历史最高。
截止到目前为止,从加州机动车管理局那里获得自动驾驶汽车许可的企业已经达到了65家,这些企业在路上部署的自动驾驶测试车的数量相比去年实现了翻倍,从2017年的326辆达到了今年的658辆。然而随车辆数量一起上涨的,还有与这些自动驾驶车辆相关的事故次数。今年与自动驾驶测试车相关的事故数量相比去年同样翻倍,从去年的29起上涨到了今年的67起。
如今,自动驾驶测试车扩大了其活动范围,美国许多地方都成为了自动驾驶汽车的热门测试地,例如凤凰城、匹兹堡和迈阿密等城市。另外,密歇根州的大急流城、俄亥俄州的哥伦布以及得克萨斯州也都是自动驾驶汽车经常会“出没”的地点。不久前,就连美国最小的罗德岛州也宣布将在该州的普罗维登斯市开始提供自动驾驶摆渡车服务。
然而在美国各州中,自动驾驶车辆最多的地方,依然是加利福尼亚州,尽管这里的监管政策更加严格。加州机动车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6年初开始,该州一共发生了111起与自动驾驶车辆相关的事故,其中有71起为测试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下所发生的。在这些事故中,有72%,也就是51起为自动驾驶测试车被后车追尾。
点评:随着各大厂商持续推进自动驾驶技术,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辆走上街头,而测试范围也逐渐扩张,不过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在日益增长,相信这并不会使车企和科技企业放慢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脚步,但我们还是希望厂商能够更加重视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
近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做客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 分钟》节目中表示,特斯拉将开放所有专利,供业内免费使用,以此促进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共同提高电气化水平。截至目前,特斯拉在美国拥有多达100余项专利,包括电池组保护系统、过量充电、以及电动马达中改革的转子结构等,这些专利都将会开放给“善意”的用户无偿使用。
尽管遭到许多特斯拉的高层管理者与董事会成员的反对,但还是无法阻止马斯克这样做。根据此前马斯克的行事作风,一旦他做出的决定将会很难改变,对于外界而言,特斯拉的技术开放也将促进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从而受到业内支持与好评。
点评:作为纯电动车中的领军者,特斯拉此举无疑将会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过如何定义“善意”用户还要看特斯拉后续的操作了。其实即便特斯拉的专利目前尚未开放,但市面上不少车型也已经借鉴了其大量设计。
NO.5 紧跟潮流 博世将推自动驾驶电动接驳车
据外媒报道,为跟上大陆集团(Continental)和采埃孚(ZF)公司的脚步,博世(Bosch)公司也在生产自动驾驶接驳车。在2019年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正式亮相之前,博世已经发布了该四座电动概念车的预览图。
目前,博世尚未透露有关该车的技术细节,但是该自动驾驶汽车模型可乘坐四名乘客,乘客可通过应用程序预订该车。此外,博世计划在移动出行服务方面发挥广泛专业知识。博世董事会成员Markus Heyn博士表示,博世将推出“全球独一无二的硬件、软件和移动出行服务包”。
毋庸置疑,该迷你接驳车将采用博世的硬件组件和系统,如电动轴驱动系统、雷达、视频设备、超声波传感器、制动控制系统以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此外,该车还将配备公司自己的软件,可以自己管理充电并且自己及时充电,将归入其移动出行服务网络生态系统中。博世的“生态系统”还包括预订、共享、管理和维护电动车和旅程中信息娱乐系统的平台及软件解决方案。
从视觉上来说,该车是极简主义风格,像无人驾驶电动车一样简约。由显示屏和玻璃构成汽车外壳。与网约车一样,该车可通过应用车型预订,算法会将各个乘客的行程捆绑在一起,从而确定最快路线。
点评:博世确信未来无论是载人还是运输货物的自动驾驶电动接驳车,都将是街道上的常见风景。而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的确有不少企业都将自动驾驶接驳车的研发提升了日程,虽然博世已经公布了车辆的预览图,但是目前该车辆何时将交付或是何时发布都还是个未知数。
总结:
感谢收看本周的科技盘点,以上就是本周所发生的重点汽车科技新闻,希望大家在尽览一周汽车科技概况的同时也能在评论区留下您精彩的评论和独到的见解,我们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