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款带有显示屏、只能显示数字的的移动电话——Motorola Dyna TAC面世,到第一款可无线上网的手机诺基亚7110诞生,再到有着前卫外观设计和独立IOS系统的iphone引领潮流。
它似乎在告诉我们,Smarter and smarter~才是这个时代的个性!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仅仅要剪最in的发型、化最靓的妆容、穿最独具一格的服装,还要用最智能的手机、坐最智能的汽车,过最“懒”的生活。
NO.1 | 壹
智能时代:连汽车、公路
都有了“眼睛”、“大脑”,甚至“脚”和“嘴巴”
智能汽车到底长什么样?
所谓“智能汽车”,就是在普通车辆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运用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新一代汽车。
用一个公式表达就是:人工AI+汽车联网+智能操控+感应系统=智能汽车
简言之,智能汽车就相当于给汽车装上了“眼睛”、“耳朵”、“大脑”和“手脚”。
"眼睛"、“耳朵”,能识别出前方的障碍物。
接着向"大脑"发出信号,"大脑"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通过、绕道、减速或紧急制动和停车,并选择最佳方案。
然后以电信号的方式,指令汽车的"脚"进行停车、后退或减速。
当然要实现智能行驶,除了智能汽车还不够,还必须加上满是"黑科技"的智慧高速。
譬如自动充电,可以让汽车边行驶边充电;收费站被电子识别系统代替,可实现自动收费;感知基站、云控平台与车内智能终端连接,随时与你对话、实时提醒行驶环境......
这就是未来可预见的智能生活模样!期待吗?
NO.2 | 贰
巨头齐心,智能汽车研发风起云涌
早在2014年底,乐视就放风将打造最好的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
蔚来汽车CEO李斌今年年初在五棵松体育馆展示蔚来汽车ES8,引发轰动;李彦宏坐上无人驾驶汽车驶进北京三环,收到第一张罚单。
百度一亿美元投资威马汽车,牵手福田、一汽;腾讯研发智能系统All in car,牵手广汽,投资蔚来汽车;阿里研发Yunos for car,牵手福特,投资小鹏汽车;华为无人公交上路……
足见,巨头正齐心发力。“做中国的特斯拉”,已然成为各车企、互联网巨头的目标。而且已取得斐然的成绩:
2017年初,百度推出自动驾驶平台阿波罗,正式向外界开放其软件、算法,目前已经迭代到2.0版本,包括90多家合作伙伴,国内多家主机厂,奇瑞、江淮、北汽、长安、长城等,也都在其中。
2017年底,腾讯在其全球合作伙伴大会,重点展示了自动驾驶技术框架、仿真测试平台。
2017年底,阿里在云栖大会上介绍了阿里巴巴全球研究院——达摩院,公布了首批研究项目,其中包含了机器学习、下一代人机交互、智能网联等产业领域。
NO.3 | 叁
中国智能汽车未来如何
中国智能汽车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来看看官宣愿景:
1)2019年L2级自动驾驶技术将在新车上普及。
2)2020年定为L3级量产的元年。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60%以上,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
3)到2025年,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基本满足智能汽车发展需要;
(L3以上汽车即为中级智能汽车,L4以上为高级智能汽车)
4)到2035年,中国将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全民共享“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时代。
让我们期待着这一“新物种”的到来~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正成为产业战略发展方向。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北斗高精度技术的不断全范围的覆盖。到2020年,预计中国智能汽车新车市场占有率将超50%,这将为我国汽车行业市场发展增添更多新机遇。
科博会是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盛会,集高新技术贸易展览会、专题系列论坛以及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和经贸洽谈会为一体,充分展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方面的高新技术的现状与成就。为进一步促进智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2019第二十二届科博会智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展将将集中展示智能汽车,智能汽车电子,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等全球最前沿新技术、新成果,为国内外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带来完美的技术融合。
展品范围:
整车与新技术:
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智能驾驶客车(巴士),自动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无人驾驶货车,无人驾驶环卫车,无人驾驶港口车,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技术及设备,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等;
自动(无人)驾驶:
ADAS驾驶辅助系统,雷达(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组件,车载摄像,环境感知系统,夜视系统,高精度导航系统,高精度定位系统,车载软件,车辆控制技术,防碰撞系统,疲劳预警系统,车道保持系统,立体视觉系统,自动泊车系统,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手势识别,车联网,无人驾驶汽车底盘及控制系统,人工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等;
智能汽车电子:
电子零部件、材料,半导体,车载系统,照明系统,测试工具,软件硬件系统,ADAS辅助系统,高精地图和定位,HUD抬头显示器,汽车导航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载音响系统、车载通信系统、车载蓝牙,智能座舱,人机交互,智能仪表盘、智能中控,车联网平台,智能汽车安全系统等;
新能源汽车部件:
动力电池,电池材料,燃料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生产及测试,电源模块,电机/电控系统,混合动力系统,逆变器,转换器,充电系统,换电系统,无线充电,充电桩及充电设备等;
智能汽车测试及研究:
测试模拟,数据采集,车道模拟及实验室测试,电磁兼容(EMC)测试,仿真软件,车载诊断系统,传感器测试,测试场,智能汽车、无人驾驶研究机构等;
详询组委会:李先生180--010---7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