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早些时候,央视的《吉尼斯中国之夜》节目非常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挑战的项目五花八门,涵盖各个领域,总是能够超出人们的想象;另一方面是因为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审核极其严苛,差之一丝一毫都会前功尽弃、功败垂成,而见证一项新纪录的诞生对观众来说似乎也与有荣焉。
多年以后,当我在现场见证一项全新吉尼斯世界纪录诞生的时候,那种与有荣焉的感觉便更加清晰。
11月28日,长安汽车技术开放日暨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TM荣誉活动在重庆垫江试验场举办,55辆长安汽车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TM荣誉——“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车巡游”,成为全球首个成功创造该记录的汽车品牌。
其实早在11月27日,长安汽车便已经创下44辆自动驾驶车巡游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仅仅一天后,长安汽车便打破自己创下的记录,并将巡游车辆的数目提升至55辆。这可以看作长安汽车长期以来在智能化领域不断深耕的重大成果,同时也代表着中国汽车品牌智能化发展的水平。
长安汽车成功挑战吉尼斯
挑战开始的前几天,重庆垫江试验场的天气状况一直不佳,直到28日上午,还有浓浓的山雾覆盖在赛道上空,不过到了下午,天气便开始放晴,久违的阳光照耀在赛场上,似乎也预示了这次挑战将旗开得胜。
随着挑战开始,紧紧排成一条直线的五十五辆长安汽车车队启动行驶,车队在直道弯道中交替切换,井然有序的在试验场的高环道路上保持匀速行进,顺利通过全程3.2公里的距离,成功完成挑战。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长安汽车完成这项挑战太过轻而易举,是不是挑战的难度并没有想象中大呢?
其实不然,先不提吉尼斯世界纪录审核的严格,便是自动驾驶技术本身就要受到“环境感知、分析决策、行动控制”这三大系统的复杂制约,而“吉尼斯世界纪录TM荣誉——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车巡游”这项挑战更是对参与挑战的自动驾驶技术设置了较高的门槛。
与单个车辆的自动驾驶相比,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车队需要控制的因素极多又较为复杂,比如大规模车队在自动驾驶中存在的不稳定性更高,需要的数据更为精密,一旦其中一辆车出现问题,将影响整个队伍的行驶。
另外,挑战现场的车道比标准车道还要窄12%,整支车队在匀速行驶时排成一条线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因此长安汽车能够顺利完成挑战绝非巧合,挑战的成功源自于长安汽车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及其在自动驾驶领域深耕不辍所获得的累累硕果。
破记录的底气是什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长安汽车两天内两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看似驾轻就熟,背后实则凝结了长安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无数心血与结晶,而这些也是它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底气所在。
第一,在完成挑战的准备工作时,长安汽车对其自动驾驶技术始终在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升级。
比如在传感方面,长安汽车将车道线横向距离和前方车辆的横向距离探测精度,由20cm提高到接近5cm, 前方车辆纵向距离精度由1m提高到接近10cm。
决策控制方面,将响应精度由之前的5%提高到了接近1%。
行动控制方面,对于车辆设计中自动驾驶相关的所有精度要求进行了重新优化,对车辆制造过程实现全面升级,保障自动驾驶车队在行进中的一致和稳定。
第二,长安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浸淫已久,硕果累累。作为国内汽车品牌之一,长安汽车早在2011年便发布相应的智能化战略,而且随着智能驾驶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话题性不断升温,长安汽车对自动驾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同时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果。
2016年,长安汽车完成了从重庆到北京的2000公里无人驾驶的行驶,开创了国内自动驾驶先河,奠定了在中国品牌汽车智能化领军者的地位。2017年,同时获得中美两地智能汽车上路测试牌照,成为智能化发展的先行者。再到2018年,以搭载L3级自动驾驶的CS55成功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为自动驾驶技术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
第三,长安汽车L3级自动驾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L4级自动驾驶技术是国内首家面向公众体验的自动驾驶技术。
28日当天不仅有着长安汽车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重头戏,同时也是长安汽车的技术开放日。在长安汽车技术研究院,现场的人们亲身感受到了其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多项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智能化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
长安汽车展出的可供体验的L4级自动驾驶体验车,是国内首家面向公众体验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已经能够实现手机一键约车、远程自动取还车、规范道路上的自动行驶和远程自动泊车等功能。在未来实现普及后,人们能够真正的放开手脚驾驶,更舒适的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长安汽车成功挑战自动驾驶巡游车吉尼斯世界纪录,开启了中国“智”造的新篇章,同时也反映出了长安汽车强大且持续领先的核心研发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长安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不断刷新自己的成绩,并且创造新的建树,为消费者带来许多有惊喜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