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行机动车生产管理相关政策,不具备电摩生产资质的电动车企业就不能生产电动摩托车。近日,小编在工信部发布的部分公告了解到,如今电动车行业拥有电摩生产资质的企业已经攀升到近百家,但其中还有很多品牌是以挂靠的方式取得,部分品牌可能存在异地生产的情况。
从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1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02批)》等公告发现,电动车行业一些中小规模工厂,比如豪晨、双枪、金福、豪雅等企业是否存在异地生产现象,而归属于金翌、江苏宝雕的公司旗下也挂了很多品牌,是否以挂靠牟利,均有待查证。
而浙江台州的森隆摩托车公司同样也挂有大量品牌,其中五星钻豹、双雅、统马、奔宝等品牌产品可能涉及异地生产。
据了解,电动车行业的“资质挂靠”是通过商标转让的方式,将不具备电摩资质的企业商标过户给具备电摩资质的企业,成为其子品牌。挂靠之所以能够风靡电动车行业,除了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操作简单!一个企业要申请摩托车生产资质条件苛刻,不仅需要企业软硬件设施,还需要满足相应的产品质量和研发能力!
目前,很多电动车厂家挂靠摩托车企业来获取电摩资质,但是名义上是一个企业,实际上是异地生产。而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要求,电动车挂靠摩托车企业,所生产电动车必须在挂靠的摩托车企业厂区内生产!不在或者超出所在厂区500米,否则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也有一种可能,便是一家有资质的摩企注册多个商标,以此来租售。据业内人士爆料,挂靠摩企资质,电动车企业一年需要支付30万至50万不等的费用。这或许是某些名不见经传,或者是已经名存实亡的僵尸摩企突然复活的根本原因,他们别的不用做,只需要租售电摩资质,一年就能赚盆满钵满。
如意算盘尽管打的不错,但这是非法行为,国家决不允许一家企业明目张胆的挂羊头卖狗肉。所有谋取挂靠摩企的电动车小企业需要明白一个道理,你的生产基地离开所挂靠的摩企500米,就属于异地生产,是非法的。即便是在500米之内,你的每一款摩托车车还需要通过工信部公告目录,还需要通过严格的3C认证。一家小企业,能有多大实力经得起如此折腾?
另外,有些摩企可能想要注册多个商标,同一个工厂车间生产不同的牌子车,企图反复忽悠经销商,这种想法是极其危险,也极其幼稚的,你的图谋绝不可能得逞,因为经销商也不是傻子,更何况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另外,我们曾经多次论述过,新国标实施之后,所挂靠的电摩资质其实就是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绝不可能是企业和经销商的护身法宝,也不是灵丹妙药。除了这个行业,外界根本不知道有一个电摩资质的说法,各个地方执法者很大程度上也不会去区别你的电动车是和合标车还是电摩,或者是轻便电动摩托车,而只有合标车与超标车。合标车可以上路,超标车基本上会被一笔抹杀,谁管你谁不是电摩?
未来电动电动车市场,只能是合标车的天下。电摩产品或许还将存在,但体量微弱,只能沦为边缘化的一种附属品。想不通很多电动车企业老板为什么要拿着血汗钱去搞什么挂靠,难道他们就看不到这种发展趋势?醒醒吧,老板们!赶紧研究国标车,才是正经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