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启鹏
“科技感”一直被媒体拿来做形容词,可能是听得多了,忽然就不知道什么是科技感了。
如果按照这两年自主品牌或新势力的定义,极简的定调配合液晶屏幕似乎是最合适的描述,于是诸如比亚迪的旋转大屏,拜腾的50寸荧屏随即而来。不过问题是,人机工程的矛盾也伴随着出现:大屏幕能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却容易让人在行车的同时面临安全问题。
主打科技牌的奥迪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多屏幕交互,三块屏幕各自承担不同属性,让更多的设置浮到一级菜单中。Tesla有另一种方案,将所有的功能集成在一块屏幕里,给到驾驶员更多的开放权限,但会配置L2自动驾驶,这样就不会分太多神照顾路面。
前两天Model 3的到港体验,意料之中发现,车子取消了仪表盘,前面视野一片开阔。不过今天参加吉利GE11的品鉴会时,内饰设计师告诉我,Tesla的方式太极端了,不是他们想要的。
人机工程各有千秋
GE11是吉利全新的纯电动车型,目前还在沿用代号,车子会在第二季度上市,据说品质目标就是Model 3。吉利想借GE11树立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形象,为后续的PMA纯电动平台车型打样,GE11更重要的角色是定调。
没有选择极端的方式,但看上去也不乏科技元素。
GE11同样取消了传统仪表盘,采用了面积更小的显示屏,不过位置进行了前移。虽然吉利还未透露具体显示信息,不过像基础的时速,能耗,续航等信息应该会有。
但是小屏幕会带来一些隐性问题,比如驾驶员可能会面临视距差异,不同身高的人看屏幕会不会有影响等等,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配置HUD,但HUD在雾雪天气成像会有影响,所以二者相互辅助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从实拍的图片来看,GE11进行了HUD的搭配,但尚不确定在哪些车款进行配备。
Model 3在人机工程上存在的争议是,全部信息挪到中控屏上,驾驶员需要摇头查看,这时候就会出现驾驶员分神,甚至会面临风险。特斯拉是想做汽车圈的苹果和华为,渴望颠覆,试图重新定义汽车使用逻辑。
对于“未来”的定义,两家企业展现出了不同的思路,不知道哪一种会成为下一阶段主流。
更多描述“科技”与“前卫”的可能性
布局只是一方面,内饰氛围是色彩,材质,配置等多维度的结果,GE11在车内并没有采用皮质座椅,而是用了Skin-care环保织物内饰,这种座椅织物面料甚至可以防水,液体会在面料表面形成滚珠效果。
座椅的配色为银灰,与整个车厢的氛围融合。在色彩学上针对不同类型的科技会有不同的搭配,比如电子科技——深蓝、航天科技——银灰、生物科技——翠绿、未来科技——透明。
显然,GE11用了大量银灰和透明元素,中控区域的大部分功能键都由机械按钮改为“触控式按键”,如中央通道上的E-touch中央超感触控区、无线充电仓上方的高维悬浮操控中心等。
问题来了,这样的设计风格大家会喜欢吗?曾经我用两张家居图来形容奥迪和奔驰的内饰设计风格,一种代表极简,一种代表奢华。
事实上不能说哪一种风格更加成熟,只是消费者更倾向哪一个罢了。但目前新能源领域的车型,大多数都要跳出传统燃油车的设计思维,变的更加迷幻和前卫,可能在下一个阶段,新能源车的内饰也会变的更丰富多彩,风格百出了。
由于新能源车在外观设计上有更高的自由度,所以吉利尽可能的让GE11拥有更流畅的车身姿态,来获得更低的风阻系数,官方公布的数据是0.2375,Model 3的风阻系数是0.23,均排入量产车低风阻系数前十名,低的风阻系数能为能耗经济性带来不少提升。
关于GE11还有几个小的细节:
1、预计补贴后售价20万
2、全新LOGO
3、正向研发的全球战略车型
吉利新能源成独立子品牌
按照吉利最新的品牌架构,吉利汽车集团旗下将拥有吉利汽车、吉利新能源、领克汽车、宝腾汽车与路特斯汽车五个子品牌,其中吉利新能源作为独自子品牌专攻新能源方向。
独立运作可以摆脱传统造车的思维惯性,新的项目团队、研发体系和产业链整合,对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有积极意义。
GE11在此节点推出,还具备承上启下的作用,先前吉利EV和帝豪GSe作为入门新能源车型,打下了很好的市场基础,GE11将树立品质标签,为后续PMA纯电动平台车型的推出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