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晓峰 图/网络 责任编辑/郝琳
[搜狐汽车 远光灯]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正是男女老少剁手购买打折商品的好时机,今年的“双十一”我们甚至能看到北汽新能源的身影。就在11月7日,北京产权交易中心出现了一则转让信息——北汽新能源挂牌转让北京恒誉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60%股权,转让底价为7800万元。恒誉新能源正是共享汽车项目“绿狗租车”的运营方。然而就在9个月前,这60%的股权还标价1.05亿元。
如今,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在朝着“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趋势进行转型,北汽新能源也于2014年6月与富士康共同投资组建恒誉新能源进军共享汽车领域。辗转四年就黯然收场,共享汽车的风口其实压根就还没到来?
[·资本和政策助推 共享汽车爆发增长·]
2000年共享汽车鼻祖Zipcar在美国正式展开运营服务。在国内,共享汽车迎来爆发性增长则是从2015年开始。以北汽为例,除去文章开头提及的“绿狗租车”,北汽集团在2015年7月成立了主打公务用车的“北京出行”,2017年4月组建共享出行公司“华夏出行”并推出分时租赁品牌“摩范出行”,同年5月,北汽新能源推出了共享汽车平台“轻享出行”。时至今日,手机应用商店中可搜寻到的共享汽车平台app已超过130个。
之所以在短短的数年间催生出如此之多的共享汽车服务平台,除了共享经济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外,最大的利好还是来源于国家的政策和资本的助推。
从2013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上不断加码,包括直接给与资金补贴、免征购置税、免摇号免费车牌等等,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消化自身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以获取更多补贴,车企投资或组建共享出行平台显得是“合情合理”的选择了,如上汽参股EVCARD、力帆投资控股盼达用车、长安推出“长安出行”平台等等。
而根据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发布的《中国出行行业引擎加速——2018年中国新型出行市场研究》调查显示,若其他出行方式更为便捷,受访者中有23%的私家车车主和21%的潜在购车者表示他们将放弃购买汽车。限牌限购和停车难的现实带动了“以租代购”的流行,基于此,先知先觉的资本大量入局也催生了许多服务本地的中小共享汽车出行平台。
[·拐点来临 共享汽车加速退潮·]
然而,政策和资本带来的刺激并没有持续太久。2017年10月24日,共享用车平台EZZY宣布破产倒闭,成为首家倒下的共享汽车平台。到了2018年,友友用车、麻瓜出行、中冠共享汽车、巴歌出行、途歌等大大小小的共享汽车平台均传出倒闭或陷入危机的消息。北汽新能源也在此期间两次挂牌出售绿狗租车的股权,甚至不惜自降身价。整个行业从狂欢到退潮,才过了仅仅3年的时间。
[·重资产高成本 盈利遥遥无期·]
和共享单车相比,共享汽车无论是前期的购车成本还是后期的维护成本都远超了几个数量级。行业黑马PonyCar曾于2017年创造一年完成三轮融资的佳绩,总共获得4.5亿资金,倘若以一辆车10万元的价格计算,经过三轮融来的钱也仅仅够购买4500辆车,只能覆盖若干重点城市。
除了购车成本,共享汽车一旦运行就涉及到加油或充电,一旦停止则涉及到停车场地和费用,遑论车辆保养、保险、清洗和故障维修等问题。来自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曾进行粗略的估算,二三线城市每个停车位每月400-500元不等,北京等城市可能要700-800元;保险如果使用电动汽车可能要按照补贴前的价格收费,保险一年可能要4000-5000元;场地配电费用暂且不谈,一般场地的基建共享汽车公司不负责,但也有需要自己进行配电的;人力成本的话,一人分管20台车计算,一个月按照10000元计算,每台车每月管理成本要在500元左右。综合下来,行业内共享汽车每天每车运营成本至少在50-60元。而根据EVCARD总经理曹光宇的测算下,单车每日收益需做到120元以上,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
上述数字还是处于理想状态下的估算,实际上不少平台会遇到用户将共享汽车停入私人住宅区或高档写字楼等区域、违章不处理等状况,带来的额外成本也不容忽视。
持续投入资金多,盈利模式仍未清晰,一系列的困难使得共享汽车看起来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自动驾驶能成为共享汽车的真正风口吗?·]
鉴于共享汽车的高成本,自动驾驶技术被不少业内人士寄予厚望,不用人工调度,更高效的运行模式,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为此Waymo一直在寻求实现自动驾驶和共享汽车结合的商业化场景,CEO Krafcik认为共享汽车模式能“教育”用户认识自动驾驶:“共享出行服务具有巨大潜力,人们将通过这种方式率先体验Waymo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而让更多人更早体验到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很有价值。”
但问题是,现在的共享汽车平台能等到自动驾驶技术普及的那一天吗?目前量产车中普遍搭载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按照大多数涉足自动驾驶技术的厂商给出的时间表,要达到L4级自动驾驶技术最快还得等到2025年。除了突破单车智能,车路协同也需要对当下的道路设施进行改造,2025年可以说是相当乐观的预估了。
诚然,自动驾驶能够让共享汽车起飞,但这阵风仍在路上。
[·总结·]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共享汽车在国内遭遇的种种困难,很大程度在于这种模式更多是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的销路而不是切实解决人们出行的痛点。一个可行的共享汽车平台并不仅仅是投放一些车辆上线一个app就能躺着赚钱,它需要打通从车辆购置到数据平台到车辆维护到调度管理到梯次利用的上下链条,甚至需要政府的协力合作。祈祷自动驾驶的风口来临之前,还得先想想如何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