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文静
图|来源网络
虽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然而在分析完上汽集团2018年的财报后,壹姐还是略感震惊,纵然强大如上汽这样的汽车板块龙头,也难逃经济周期和宏观环境的影响。透过这份从数字上还算光鲜的年报,壹姐能深刻体会到,上汽经历了同样『并不容易』的2018。
4月1日,上汽集团发布2018年财报,财报显示,2018年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9021.94亿元,同比增长3.6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0.09亿元,同比增长4.6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4.09亿元,同比下滑1.54%;基本每股收益为3.082元/股,同比增长4.16%;去年企业整体销量为705.2万辆,同比增长1.8%。
从主要数据来看,2018年上汽集团销量、营收、净利润都保持增长,在车市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这样的表现足见其依旧保持龙头优势,而且其营收和净利润增幅高于销量,说明其经营质量进一步较高;同时,上汽集团2018年研发投入为159.22亿元,同比大增43.93%,高于营收增幅,并连续几年保持高增长,说明企业对研发一直保持高度重视。
但拉长时间线来看,另外一些数据并不好看。
例如,2018年上市公司扣非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销量增速创下近10年新低、每10股分红12.6元创下近4年新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跌63%至89.76亿元,这些数据揭露了上汽集团表面稳健下的隐忧,也侧面反映了市场环境的恶劣。
而有市场分析人士预测,在未来几年车市难以预测的形势下,企业的经营压力将不断加大。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汽车合资股比放开,上汽集团的『合资依赖症』凸显出来,而其自主板块虽然有了显著发展,但距离做强做大目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短期内显然难以撑起整个上汽在切换核心增长动力上全面转轨。
大众通用是『奶牛』,合资依赖症凸显
坐拥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三家年销200万辆级合资企业,上汽集团称得上是中国汽车市场『航空母舰』一般的存在,但这一曾令人艳羡的结构正在出现危机。
财报显示,2018年上汽大众全年营收为2593亿元,同比增长1.21%;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80.16亿元,同比增长4.83%;销量为206.5万辆,同比微增0.10%。上汽通用全年营收为2244.44亿元,同比下滑1.5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56.21亿元,同比增长1.3%;销量为197万辆,同比下滑1.5%。上汽通用五菱营收为1013.92亿元,同比下滑3.9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41.87亿元,同比下滑21.47%;销量为207.16万辆,同比下滑3.65%。
壹姐粗略统计后发现,这三大合资企业2018年共为上市公司贡献了478亿元(未按股比分配)左右的净利润,是上汽集团净利润360亿元(未按股比分配)的1.33倍,而这也就意味着除去这三大合资企业外,上汽集团其他业务板块合计亏损总额在118亿元左右。
这足以说明,上汽集团在财务和盈利方面对旗下合资公司的依赖性,其实这一情况一直存在,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市场环境顺风顺水且合资公司相对稳健的盈利能力,这种『依赖性』带来的问题显然被忽视了,随着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风口骤停,加上汽车合资股比放开,以及前不久大众放话要调整上汽大众合资股比等消息,上汽集团这一隐忧逐渐凸显出来。
市场环境持续恶化,五菱转型全面承压
即便合资股比不变,这三大合资公司也正在面临市场环境不断恶化下如何保障盈利能力的现实挑战。从财报来看,2018年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较为稳定,总体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与之相反的是,上汽通用五菱则在销量增长和盈利考核上全面承压。
前两者稳中有升的原因在于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竞争力较强,受市场周期波动的冲击相对较小。例如,快速布局SUV车型并提高后者在整体销量中的占比,是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2018业绩均有所增长的共同原因。而上汽通用五菱则因为长期依靠微面和定位中低端的家用车抢占市场,在汽车消费加速升级的当下,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市场冲击。
不过,从上市公司最新公布的2019年一季度销售数据来看,这三大合资企业表现均不算好。其中,上汽大众一季度销量为46.79万辆,同比下滑8.8%;上汽通用销量为42.69万辆,同比下滑13.10%;上汽通用五菱销量为42.9万辆,同比下滑25.41%;上汽集团整体销量为153.3万辆,同比下滑15.88%。
虽然行业整体数据还未发布,但以上汽前两个月销量跌幅超过行业跌幅来看,其今年一季度销量情况也不容乐观。有投资者在股吧里提示,上汽集团旗下合资公司的库存情况也值得关注,从上汽旗下品牌经销商近期曝出的一些新闻来看,这一问题确实是个隐患。
而在不久前,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借制造业增值税下调之机全面发动『降价行动』,亦被认为是提前缓解市场终端库存压力的关键性举措。当然,上汽集团这几大合资公司的经营状况仍较为稳定,集团整体发展仍很稳健,上汽依然是国内上市车企当之无愧的龙头股。
自主逼近盈亏线,但后劲略显不足
上汽自主板块的发展是其近两年的一大亮点,也颇被资本市场看好,2018年其自主板块仍保持了高速增长,但出现增速减缓趋势,资本市场开始担忧其后劲乏力的问题。
2018年,上汽自主整体销量为73万辆,同比增长36.5%,乘用车销量为70.19万辆,同比增长34.45%,均远超行业增速。东方证券认为,考虑到研发费用,2018年上汽自主品牌整体实现盈亏平衡。
财报显示,2018年上汽研发总投入为为159.22亿元,同比增长43.93%;其中研发费用为153.85亿元,资本化部分为5.37亿元。上汽大手笔的研发投入对其整体业绩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利。
同时,上汽去年新能源车总销量为14.2万辆,同比增长1.2倍,其中9.7万辆由自主板块贡献,这被投资者认为是自主板块销量强劲增长背后的另一个亮点。新能源汽车的大幅增长意味着,上汽自主品牌的销量结构将持续改善,品牌向上之路稳健迈步。
从财报看,2018年上汽新能源车整体收入为229.75亿元,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收入占多数,分别为82.28亿元和133.94亿元,补贴在这两类车型收入占比中分别为31%和11%,并不算高,尤其是插混车型,这说明上汽新能源车具备不错的市场化能力。
然而,从2018年后半程来看,上汽自主的增速明显减缓,今年一季度上汽乘用车销量为15万辆,同比下滑17.50%,引发资本市场关于其后劲不足的担忧。上汽自主的销量结构也能反映这一问题,去年四季度上汽自主调整产品策略,推出低价的荣威i5,虽然该车销量迅速增长,但无形中拉低了整体销量结构,前不久上市的荣威i6 PLUS采用同样的低价策略,如果大卖会进一步拉低销量结构,并进一步影响上汽自主盈利。
写在最后
虽然壹姐分析了上汽集团的种种隐忧,但在国内几大国有汽车集团中,上汽已经算是汽车『国家队』里表现最好的一个了,无论是经营健康程度还是转型速度,都属领先,特别是在汽车新四化方面,上汽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布局,有助于其未来继续处于领先位置。
对于目前的上汽集团来说,『稳健』是关键词,2019年其销量目标为710万辆,仅比2018年销量微增0.68%,说明企业已经预判了市场的萧条和各板块业务面临的挑战。
坦白说,壹姐看好上汽的未来,但也清晰地看到了隐忧,躺在合资企业身上赚钱的好日子正在过去,自主强大才是真的强大,希望上汽的行动能够再快一点,全力锻造以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