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车全说论坛

百车全说论坛 > 干货:喜欢在街道“撒野欢”的FE凭什么留住老牌厂商?

干货:喜欢在街道“撒野欢”的FE凭什么留住老牌厂商?

作者:邢车博士

3月23日,三亚有点“燃”。

33摄氏度的空气,让人呼吸急促。

85公分以上的大长腿,让人情难自禁。

22辆吼声低沉的FE赛车,让人血脉喷张。

曾经的三亚,你无法抵挡它的热辣和奔放。

今天的三亚,你该趴在栏杆上看轮胎雾化成烟。

(FE比赛现场)

3月23日,2018-2019届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世锦赛(FIA Formula E Championship,即FE)三亚站如期举行。但这场比赛并没有符合大多数看客的预期,因为它有些太过刺激,不像是电动汽车比赛,倒有点F1的味道。

加速、争先、呼啸、超车、缠斗、冲撞、360度无死角翻车,F1能够捕捉到的刺激点,在FE比赛里一应俱全。因为电动机取代了燃油机的原因,FE的赛场或许听起来会有些“冷淡”,但只要你真的看见了缠斗,听见了呼啸,你也会爱上这种运动。

或许是看中了FE的潜力,或许是看中了FE的魅力,从2014年开始,雷诺、奥迪宝马奔驰纷纷以各种形式入局FE。去年年尾,在电动汽车领域布局多年的日产也终于投身FE赛场。

参与的大厂越多,竞争愈激烈,FE也自然越来越好看。

对于看客来说,好看就够了。但对于厂商而言,每年花个几千万,打个水花听个响显然是不够的。那么,到底FE有哪些优势可以留住这些挑剔的老牌大厂呢?

留住大佬第一式

“街头狂飙”特色更贴合消费者心意

据了解,F1赛道每公里光路面建设成本就在3000-4000万,而当年FE的北京第一站,就是简单地在奥运村周边画了个圈,用平常的街道就把比赛安排了,看着非常随意。这些年,FE赛车手们更是把全世界著名的城市游了个遍。走到哪里,圈个地比赛一场,随即撤物料走人,跟快闪一样。

(FE北京第一站赛道)

甭觉得这样的赛道安排只是为了节约成本,实际上,让比赛路况更贴近消费者的使用状况才是重点。这些年,众多新能源企业如过江之鲫,玩参数,玩数据,玩得轰轰烈烈,但除了日产,其实很多企业都缺少电动汽车在街道上的实战经验。

电动汽车最终还是要落户到寻常百姓家,街道实战经验是跨不过的坎。

即便是业内出了名的聆风车型,生来就享受着日产Tama EV、March EV的余荫,诞生之初,在悬挂调校、隔音降噪、人机交互、人体工程学设计这些传统汽车关注的地方仍然需要和车主进行磨合。之所以现在“全球销量第一电动汽车”的名头属于聆风,和其背后40多万聆风车主的共同努力不无关系。

(聆风及其车主)

与聆风相比,轩逸·纯电从构想到落地的过程更加坎坷。从聆风全球上市到轩逸·纯电在华上市,中间隔了近十年。据了解,这十年时间,聆风在多个国家采集多种路况的行驶数据,光是安全行驶里程就累计达到40亿公里,足够绕地球赤道转100,000圈。在获得海量消费者行驶数据之后,日产还结合了轩逸车型对中国用户驾驶习惯的理解,这才促成了轩逸·纯电的诞生。

(FE三亚站遇见的轩逸·纯电)

此前有车主反馈说,轩逸·纯电的三电系统比其他品牌车型更懂得开车人的心意,动力表现跟燃油车一样畅快而且自然。如今想来,这些畅快的感觉应该都是之前几十万车主一点一滴开出来的。

诚然,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当代,没有实际驾驶经验,也可能刷出较高的动力参数,但不拘是驴子是马,总得拉到街道上溜溜,然后才能谈行驶品质。

对于切实关注消费者实际驾驶需求的老牌大厂而言,FE的街头比赛方式兼具赛道和街道特质,俨然就是一个可以用来催化电动汽车行驶品质的高规格试验田。瞌睡来了有人递枕头,当然得抓住机遇。

留住大佬第二式

“高负荷”的用电需求可以拷问电动汽车的灵魂

2018-2019届的FE比赛除了一以贯之的“街头狂飙”模式以外,还有一大特色——“攻击模式”。普通模式下,FE赛车的最大功率为200千瓦(270马力),攻击模式下,最大输出功率能够达到250千瓦(338马力),百公里加速2.8秒,最高速度飙升到280公里/小时。

要实现如此高强度的动力输出,需要各种硬件和软件的协同配合,即便对于燃油车型的动力系统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可以想见,对于FE赛车三电系统的可靠性而言又意味着怎样残酷的考验。

(急速过弯的FE赛车)

可为什么这么多老牌大厂还要轮番上阵找罪受呢?

电动汽车如今的可靠性其实早已不是吴下阿蒙,尤其是那些在电动汽车上浸淫多年的企业,其纯电车型的可靠性一度是行业的标杆。以日产著名的EV4-P车型为例,人家早在1973年就率先进行了电动汽车碰撞测试,测试标准比燃油车更加严格。

同行此前专门对多个著名纯电厂商的三电系统做过可靠性测试。其中,轩逸·纯电的电池组硬生生承受了挤压、短路、加热、穿刺等7项极限测试,最后依然能够保持正常工作。若非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平日里以为是电动汽车软肋的电池单元会有这么牛C的表现。

(现款轩逸·纯电车型)

但对于日产等老牌电动汽车制造商而言,这种当量的“拷问”显然不够。即便其三电系统在量产车型上早已经过成百万上千万次的实践检验,在老牌大厂眼中,电动汽车依然能够更加可靠。

在这种情况下,FE赛事的“高负荷”用电需求能够有效提升三电系统的可靠性,必然会成为众多老牌汽车制造商眼中的香饽饽。毕竟FE从赛车到量产车的技术转化周期较短,部分软件技术的转化周期甚至仅需6个月,还能从哪里找这么又高效又快捷的可靠性试验平台呢?

总结

? 除了提升参赛车辆的行驶品质和三电可靠性,FE比赛还有提升动能回收系统工作协调性、平衡续航里程与加速性能关系等诸多妙用。

如果你是FE赛场边上的一个普通观众,观看FE比赛的唯一乐趣很可能只是看轮胎雾化成烟,享受热血涌动的感觉。你甚至可能会觉得,这些老牌车企参与到这么一场比赛中来,几千万听几声响就没了,有点“劳民伤财”。

但如果你耐心一点,你就会发现,在不久的将来,街道上往来穿行的成熟电动汽车会呈现惊人的增长。到时候,你通过纯电汽车感受到的每一分畅快、便捷、纯净和可靠,都得益于那些隐藏在FE躁动尘烟背后的冷静思考和不断尝试。

每一个为电动出行未来付出的钢镚都值得。

邢车博士工作室

宝马i4原型车谍照曝光 将于2021年上市
补贴缩水没关系,上汽推纯电SUV才11.98万起,续航335公里满意吗
百车全说首页

推荐板块